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04 lines (69 loc) · 5.73 KB

cs229-notes6.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04 lines (69 loc) · 5.73 KB

CS229 课程讲义中文翻译

原作者 翻译 校对
Andrew Ng 吴恩达 CycleUser XiaoDong_Wang
相关链接
Github 地址
知乎专栏
斯坦福大学 CS229 课程网站
网易公开课中文字幕视频

第六章

1 感知器(perceptron)和大型边界分类器(large margin classifiers)

本章是讲义中关于学习理论的最后一部分,我们来介绍另外机器学习模式。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考虑的都是批量学习的情况,即给了我们训练样本集合用于学习,然后用学习得到的假设 $h$ 来评估和判别测试数据。在本章,我们要讲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模式:在线学习,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学习算法要在进行学习的同时给出预测。

学习算法会获得一个样本序列,其中内容为有次序的学习样本,$(x^{(1)},y^{(1)}), (x^{(2)},y^{(2)}), ...(x^{(m)},y^{(m)})$。最开始获得的就是$x^{(1)}$,然后需要预测$y^{(1)}$。在完成了这个预测之后,再把$y^{(1)}$的真实值告诉给算法(然后算法就利用这个信息来进行某种学习了)。接下来给算法提供$x^{(2)}$,再让算法对$y^{(2)}$进行预测,然后再把$y^{(2)}$ 的真实值告诉给算法,这样算法就又能学习到一些信息了。这样的过程一直持续到最末尾的样本$(x^{(m)},y^{(m)})$。在这种在线学习的背景下,我们关心的是算法在此过程中出错的总次数。因此,这适合需要一边学习一边给出预测的应用情景。

接下来,我们将对感知器学习算法(perceptron algorithm)的在线学习误差给出一个约束。为了让后续的推导(subsequent derivations)更容易,我们就用正负号来表征分类标签,即设 $y =\in {-1, 1}$

回忆一下感知器算法(在第二章中有讲到),其参数 $\theta \in R^{n+1}$,该算法据下面的方程来给出预测:

$$ h_\theta(x)=g(\theta^T x)\qquad (1) $$

其中:

$$ g(z)= \begin{cases} 1 & if\quad z\ge 0 \\ -1 & if\quad z<0 \end{cases} $$

然后,给定一个训练样本 $(x, y)$,感知器学习规则(perceptron learning rule)就按照如下所示来进行更新。如果 $h_\theta(x) = y$,那么不改变参数。若二者相等关系不成立,则进行更新$^1$:

$$ \theta :=\theta+yx $$

1 这和之前我们看到的更新规则(update rule)的写法稍微有一点点不一样,因为这里我们把分类标签(labels)改成了 $y \in {-1, 1}$。另外学习速率参数(learning rate parameter) $\alpha$ 也被省去了。这个速率参数的效果只是使用某些固定的常数来对参数 $\theta$ 进行缩放,并不会影响生成器的行为效果。

当感知器算法作为在线学习算法运行的时候,每次对样本给出错误判断的时候,则更新参数,下面的定理给出了这种情况下的在线学习误差的约束边界。要注意,下面的错误次数的约束边界与整个序列中样本的个数 $m$ 不具有特定的依赖关系(explicit dependence),和输入特征的维度 $n$ 也无关。

定理 (Block, 1962, and Novikoff, 1962)。 设有一个样本序列:$(x^{(1)},y^{(1)}), (x^{(2)},y^{(2)}), ...(x^{(m)},y^{(m)})$。假设对于所有的 $i$ ,都有 $||x^{(i)}|| \le D$,更进一步存在一个单位长度向量 $u (||u||_2 = 1)$ 对序列中的所有样本都满足 $y(i) \cdot (u^T x^{(i)}) \ge \gamma$(例如,如果$y^{(i)} = 1$,则$u^T x^{(i)} \ge \gamma$, 而如果 $y^{(i)} = -1$,则 $u^T x^{(i)} \le -\gamma$,以便 $u$ 就以一个宽度至少为 $\gamma$ 的边界分开了样本数据)。而此感知器算法针对这个序列给出错误预测的总数的上限为 $(D/\gamma)^2$

证明: 感知器算法每次只针对出错的样本进行权重更新。设 $\theta(k)$ 为犯了第 $k$ 个错误(k-th mistake)的时候的权重。则 $\theta^{(1)} = -\theta$(因为初始权重为零),若第 $k$ 个错误发生在样本 $(x^{(i)},y^{(i)})$,则$g((x(i))^T \theta^{(k)}) \ne y^{(i)}$,也就意味着:

$$ (x^{(i)})^T\theta^{(k)}y^{(i)}\le 0\qquad(2) $$

另外根据感知器算法的定义,我们知道 $\theta^{(k+1)} = \theta^{(k)} + y^{(i)}x^{(i)}$ 然后就得到:

$$ \begin{aligned} (\theta^{(k+1)})^T u &= (\theta^{(k)})^T u + y^{(i)}(x^{(i)})^T u\\ &\ge (\theta^{(k)})^T u + \gamma \end{aligned} $$

利用一个简单的归纳法(straightforward inductive argument)得到:

$$ (\theta^{(k+1)})^T u \ge k\gamma\qquad (3) $$

还是根据感知器算法的定义能得到:

$$ \begin{aligned} ||\theta^{(k+1)}||^2 &= ||\theta^{(k)} + y^{(i)}x^{(i)}||^2 \\ &= ||\theta^{(k)}||^2 + ||x^{(i)}||^2 + 2y^{(i)}(x^{(i)})^T\theta^{(k)} \\ &\le ||\theta^{(k)}||^2 + ||x^{(i)}||^2 \\ &\le ||\theta^{(k)}||^2 + D\qquad\qquad(4) \end{aligned} $$

上面这个推导过程中,第三步用到了等式(2)。另外这里还要使用一次简单归纳法,上面的不等式(4) 表明:

$$ ||\theta^{(k+1)}||^2 \le KD^2 $$

把上面的等式 (3) 和不等式 (4) 结合起来:

$$ \begin{aligned} \sqrt{k}D &\ge ||\theta^{(k+1)}|| \\ &\ge (\theta^{(k+1)})^T u \\ &\ge k\gamma \end{aligned} $$

上面第二个不等式是基于 $u$ 是一个单位长度向量($z^T u = ||z||\cdot ||u|| cos \phi\le ||z||\cdot ||u||$,其中的$\phi$是向量 $z$ 和向量 $u$ 的夹角)。结果则表明 $k\le (D/\gamma)^2$。因此,如果感知器犯了一个第 $k$ 个错误,则 $k\le (D/\gamm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