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04 lines (60 loc) · 3.87 KB

005.输入输出(IO)管理.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04 lines (60 loc) · 3.87 KB

1 IO管理概述

1.1 I/O 设备

I/O 设备的类型分类。

1.1.1 按使用特性

  • 人机交互类外部设备,例如打印机、显示器等。
  • 存储设备,例如磁盘、光盘等。
  • 网络通信设备,例如网络接口等。

1.1.2 按传输速率

  • 低速设备:键盘、鼠标。
  • 中速设备:打印机、激光机等。
  • 高速设备:磁带机、磁盘机等。

1.1.3 按信息交换的单位分类

  • 块设备:信息存取以数据块为单位。
  • 字符设备:传输单位以字符为单位,如打印机、交互式终端机。

1.2 I/O控制方式

2.2.1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CPU 和 I/O 设备串行工作,由用户进程直接控制主存或 CPU 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

2.2.2 中断驱动方式

允许 I/O 设备主动打断 CPU 的运行并请求服务。为了减少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下 CPU 的等待时间以及提高系统的并行程度,外围设备仅当操作正常结束或异常结束时才向 CPU 发出中断请求。在 I/O 设备输入每个数据的过程中,由于无需 CPU 的干预,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CPU 与 I/O设备的并行工作。仅当输入或输出完一个数据时,才需 CPU 花费极短的时间做中断处理。

2.2.3 DMA 方式(直接存储器存储)

用窃取或挪用总线控制权,在设备和主存之间开辟直接数据交换通道,成批地交换数据,而不必让 CPU 干预。

2.2.4 通道控制方式

通道,独立于 CPU 的专门负责输入输出控制的处理机,它控制设备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交换。有自己的通道指令,这些指令由 CPU 启动,并在操作结束时向 CPU 发出中断信号。

通道控制方式,实现了CPU、通道和I/O设备三者的并行操作,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1.3 I/O子系统的层次结构

  • 用户层I/O软件:实现与用户交互的接口
  • 设备独立性软件:实现用户程序与设备驱动器的统一结构、设备命令、设备保以及设备分配与释放
  • 设备驱动程序:与硬件直接相关,负责具体实现系统对设备发出的操作指令
  • 中断处理程序:用于处理中断相关事项
  • 硬件设备:包括一个机械部件(设备本身)和一个电子部件(控制器)

2 IO 核心子系统

2.1 I/O子系统概述

主要提供IO调度、缓冲与高速缓存、设备分配与回收、假脱机、设备保护和差错处理

2.2 IO调度概念

通过IO调度改善系统整体性能,使得进程之间公平共享设备访问,减少IO完成所需要的平均等待时间。

2.3 高速缓存与缓冲区

高速缓存在内存中分为两种形式:

  • 在内存中开辟一个单独的存储空间作为磁速缓存,大小固定
  • 把未利用的内存空间作为一个缓沖池,供请求分页系统和磁盘I/O时共享。

缓存区:

  • 釆用硬件缓冲器,但由于成本太高,除一些关键部位外,一般不釆用硬件缓冲器
  • 釆用缓冲区(位于内存区域)。

缓存区分类:

  • 单缓存
  • 双缓存
  • 循环缓存
  • 缓冲池

2.4 设备分配与回收

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进程死锁。

设备分类:

  • 独占设备
  • 共享设备
  • 虚拟设备

2.5 IO调度

  • 安全分配方式:为进程分配一个设备后就将该进程阻塞,本次I/O完成后才将进程唤醒。

  • 不安全分配方式:进程发出I/O请求后,系统为其分配I/O设备,进程可继续执行,之后还可以发出新的I/O请求,只有某个I/O请求得不到满足时才将进程阻塞。不安全分配方式一个进程可以同时使用多个设备。

2.6 SPOOLING技术(假脱机技术)

如果设备被占用,先把数据暂存,等到设备空闲了就把这些数据输送到设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