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1
/
Copy pathtemp.txt
80 lines (78 loc) · 17.5 KB
/
temp.tx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end>故事标题:穹顶之下
案例中主人公的职业信息
性格特征:缺乏安全感,边界感很强
成长经历:
本科就读于长春税务学院(现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专业;
研究生就读于河海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硕士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
注:1、本科的专业是父亲选择的,父亲是结合自己做企业遇到的难题做选择的;
2、本科毕业自己找工作实习觉得不习惯,所以又选择考研。
目前的职业状态:公务员
公司背景:华东某三线城市中共市委党校
采访内容
问题一:为什么选择考公成为一名公务员?
回答:
研究生班里几乎一大半人都进了事业单位或机关;
一开始想出国,但是GRE、托福成绩不理想,申请到的专业不了解,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一度很迷茫;
考公没有太多准备,了解也不多,但觉得公务员这份职业给自己一种安全感,所以就去考了。
问题二:考公与出国父母给出过建议吗?
回答:父母都没有给出过建议,父母对出国与公务员都不太了解。
父母控制欲很强,尤其是母亲,自己的逆反心理很强,当时想出国就是因为不愿在父母身边,想摆脱父母的掌控,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所以也不愿听父母的意见。
问题三:刚开始工作什么感受?
回答:一开始想法很美好 ,觉得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进去后感觉被大锤抡了一样,十几年前,刚入职工资很低,不到1000元,印象很深刻,刚入职付完房租大学同学结婚连份子钱都出不起。而且论资排辈现象很严重,不免会因为资历低而受到一些欺压。直到2008年机关工资改革,各级别公务员的工资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后,收入上涨并稳定了一点,当时涨到了4000多。
问题四:工作中遇到的困扰?
回答:不仅要学会做事悄(把领导交办的每件事情切切实实做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对我而言感到是很烦的一件事,因为关系十分复杂(明面上每个人都很和气很客气,但私底下却是波涛暗涌,不同的领导要去站队,别人考量、评价你不是因为你做事情好不好,而是因为你站队站对了。很深刻的感受到人性的黑暗面,意识到关系是第一位的(与同事、与领导、与自己)领导很看中言外之意 (机关里的话很奇特,一开始你听不懂,不明说,只有非常深谙机关规则的人,才能听懂领导的意思(有的领导说反话,有的领导说暗活) 只有听得懂才能就开进去,听不懂就水远融不进去。其实自儿在机关里的前儿年一直融不进去.因为自己听不懂话、 过了好多年才慢慢理解的。体制内有自己独有的文化和生态环境,感觉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的,自己是一个边界感很强的人,但这里不允许有太多的边界。
很多时候要求你对领导的命令绝对听从执行,绝对拥护,绝对服从,不管领导说的是对是错,这些对我而言都是一种不好的感受。
问题五:公务员职业的优点是什么?
回答:
1、工作非常稳定,收入稳定,福利待遇也不错,不会轻易被开除;
2、稳定的休假时间,工作之余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方便照顾家人,女儿经常生病,请假相对宽松,产假、病假给予足够的宽容,对女性而言还是一份不错的职业。
问题六:公务员的种类有哪些?
回答:
机关性质:分为政府和党务类;
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自收自支(有事业编制),部分拨款、部分自支;
介于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的。
(以下是参考
公务员指的是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分为三类: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一般在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工作;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负责机关单位中的技术管理方面;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如公检法、交通、城管、应急事务等单位的公务员。)
三、职业困惑的原因分析
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如下:
性格原因,主人公的边界感极强,日常工作中主人公的边界遭到了侵入,会引起自身不适;
对公务员工作的美好幻想与现实中机关体制内工作固化、个人发挥创造空间较小的差距之大,造成了严重的落差感;
对单位制度及文化有诸多不适应,同事关系、领导工作需求领会不到位。
四、职业困惑解决的思路
主人公解决思路如下:
从心态上调整,如何看待当下的职业困惑,用一个积极正向的视角,从原来的负面情绪中,找到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先改变自己的内在,看看外在的世界有没有变化;
2、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多肯定自己,让自己在工作中提升成就感;
3、多敞开自己,学习如何与领导、同事做一些真诚、有效的沟通。
五、你的感悟
不同的职业都是一个穹顶之下的小社会,你不知道你从外面看到的表象到底与真实发生的,真实存在的有多少差距。
上了大学之后,听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提及考公的事,在图书馆也看到不少学长姐捧着几本行测书,一看就是半天,再加上身边人跟我说:家里人希望她考公. 觉得女孩考公工作和收入稳定。 因为以上几点原因,我对公务员这个职业越发好奇,于是联系到了我的一位长辈(以下称为主人公),她属于事业单位里的公务员。
主人公对于公务员的稳定与适合女性的职业,也是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公务员这份职业的好处很多,一是工作相对比较稳定,有稳定的工作时间,稳定的收入,稳定的休假时间,工作之余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目前来看退休了也有保障。二是社会认可度高,符合主流价值观。三是收入稳定,待遇福利好。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当我问到工作困感时,主人公的回答让我大受震撼,很多细节的描述打碎了我对公务员的想象。虽然知道任何职业对应的环境都是一个个小社会,可能少不了尔虞我作, 都会有灰色地带。 但公务员,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好像充斥着复杂的人际关系。 感觉这次采访, 也是给了主人公一次抒发内心不满与郁闷的机会,这真的可以从她的话语中感受到。尤其讲到解决思路那会儿主人公的话语也透着些许的无奈,我听了也很心酸。
所以,我不禁有一个思考,真的要只是为了工作稳定而选择一份职业吗?考研考不上就考公的思想,是不是要调整?国家培养的人才,不是抱着铁饭碗摆烂不做事的无赖,也不是仗着权贵就觉得高人一等的小丑, 更不是精心瑞度领导心思的马屁精,而应该是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
<end>故事标题:“妥协”了半辈子的妈妈
案例中主人公的职业信息
我的采访对象是我的妈妈。首先性格特征,她是一个有乐观,知足,聪慧,有想法,有主见,很现实,果断,非常非常注重家庭的人。成长经历,我妈妈是一个65后,但我不是二胎。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她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又是姐姐,所以就好像从她落地起,她就被“家庭”捆绑了,包揽了家里绝大部分的家务。不过受我外公是老师的影响,我妈从小对于知识有很大的求知欲,她会看书读报,会偷偷看我大舅舅的高中课本,虽然会被外婆骂,认为女孩只要做做家务,但外公是支持我妈的。据我妈所说家里四个孩子,在她最忙的情况下,也只有她会在忙完了一天的劳作坚持写作业,成绩也是家里最好的。她也经常会听我外公的收音机,有时候收音机不灵光,她还会拆开来捯饬。我妈说:她从小就想过要走出农村,要买车子。中考填志愿的时候,她只填了一个师范中专,没有填高中,因为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当时应该是师范中专算是铁饭碗,而且不用花家里钱,比高中要难考。我妈说她当时的想法就是要么铁饭碗,要么就回家种地。落榜后,家里觉得女孩子要学点手艺,我妈就学了一年裁缝,之后又有人推荐去了做了护士的委培生,从苏北到无锡工作,成为了一名护士。护士生涯的前几年,我妈一直再跳槽,从无锡101医院,到无锡崇安人民医院,到路边小诊所,又到社区医院然后到退休,退休后现在又去了八院体检中心工作。我妈,业余时间也会炒炒股票。然后我妈又提到,等我安稳下来了,她打算回老家,开民俗。
职业困惑表现
表现: 1.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因为是护士,经常有夜班什么的,我妈就觉得没法很好的照顾家庭,就会有愧疚感。于是她不断跳槽,为的就是离家更近一点。2.缺乏安全感、稳定感,我常常能听见我妈说做梦找不到家。在社区医院时,我妈有想过入编,我妈原话是“想让自己的饭碗更硬一点”但因为年龄学历等限制,也没有成功。3.在职业选择上并没有自主性,不管是学裁缝,去学护士,全都是家里人推荐安排的。4.对学历的不自信,虽然没有成功,但我妈尝试过成人自考去提升学历。我妈曾向我提过,当时她有个委培的同学通过自考,一步步变成了博士。
职业困惑的原因分析
主观:
关于工作和家庭,我问了我妈很多遍,在她看来在工作与家庭中自己感觉没有什么好困惑的,生活在那个年代,她虽然会有小小的叛逆心理,小小的埋怨,但欣然接受父母的安排,用她的原话讲“我们这一代的话,并不是说你想干嘛就能做什么的,真的是有不可抗拒的东西在里面的”,这大概就是关于家庭的责任感,我妈妈永远欣然为家庭做出妥协。对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放弃去上高中,为了照顾外公,放弃自考,她是没有后悔的,甚至在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是没有犹豫和纠结的,这也缘于我妈的果断。在我妈的价值观里,家庭是有绝对的地位的。
从苏北到无锡工作,我妈一直是缺乏安全感的,而且一直是合同工,我妈想要走关系入编,也是寻求安稳。哪怕一直到现在,我妈也是十分缺乏安全感,这也缘于从农村出身,七八岁就下田插秧的她,是有浓厚的农村情节的,她喜欢乡下,喜欢种地,所以最终她还是想要回到乡下去,我也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只有回到乡下的妈妈,才是最放松,最自在的。
在职业选择上没有自主性以及学历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妈是一个十分现实,懂事的人,她最开始想要做的是像外公一样的老师,虽然落榜了,但是生活要继续,她清楚的知道父母的安排对于这个家庭来讲最好的,她知道她没有任性的资本,所以选择服从。
客观:
客观来看,与那个时代和家庭环境是脱不了干系的,在那个贫穷又相对落后,我妈能在我外公的支持下没有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已经算幸运了,但我外公身体一直都不太好,我妈作为家里为唯一的女儿从小就要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虽然也会有抱怨,但在那个时候,谁又不是这样呢?在那个时候吃饱穿暖都是个问题,生活的重担压在头上,我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只能现实的看着这个世界,所以我妈非常的能够知足,非常渴求寻求安稳。同时,我妈也经历了时代飞速发展的那几十年,她说以前很多工作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随着随着时代变迁,现在很多工作对学历的要求也慢慢高了起来,再加上我妈上委培也不是应届上的,年龄比周围同学要大好几岁,相对来讲就少了几年工作经验。
如果说那个思想相对落后的时代牵制住了我妈的前半生,那么一个缺乏家庭责任感的丈夫就是很大程度影响了她的后半生,关于跳槽,其实夫妻双方好好协调的话,我妈是可以不用这么折腾的,但我爸就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他就是觉得女人就是要顾家。
职业困惑解决的思路
解决了,上面说到我妈感觉上关于工作和生活她就没有什么职业困惑,我觉得是因为,早就潜意识的解决完了,那么“解决”的方法就是她对家庭的强烈责任感,亦或是说一种信念感。是这种信念感引领这我妈的职业生涯。对学历的不自信,解决的方式是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我妈提到,要做就要做最好的,她不管到哪个医院,她都是几个护士里面打针最好的,常常被病人夸奖,因为我妈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病人的随口一句:“这次打的没上次疼嘛”我妈都会思考这次不疼的原因,在周围人的认可和夸奖中,我妈也越来越自信。职业选择上,我妈是因为她是一个现实的人所以才会在当时一再妥协而不是因为她失去了“自我”,所以随着时代的改变,她知道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她知道电商的发展,看的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再加上她对于家乡强烈的归属感,所以在农村拆迁的时候,她拿了一套家乡的拆迁房,理论上,她是没有资格拿这个房子的,但是她找了其他人借了户口,再转让。她想在等我稳定下来后在农村开农家乐什么的做做小生意。
总的来讲,首先,在职业生涯中,还是要有信念感的,不管是家庭也好,还是实现社会价值,信念感可以支撑你坚定的走下去,可以让你更加的果断。其次,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学无止境嘛,不论什么工作岗位,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不断提高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获得他人认也是可以获得成就感的,很多时候获得简单的一句夸奖,也许比看到你的工资条更加让人兴奋且印象深刻。再者,现实主义也好,理想主义也罢,不能过于现实,只看见现实的残酷,也不能一味空想,而不落实到实际。而是既要脚踏实地,也要能看到时代在变化,果断抓住机会。
你的感悟
在这次与妈妈交流之前,我总觉得在面对她职业生涯的一些选择中,她应该更自私一点,我也不是很能理解我妈为什么要如此妥协。但通过这次交流后,我换位思考了一下也就可以理解了。大概是时代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我妈妈没有什么远大抱负,她只是单纯的希望生活可以更好一点,安稳一点,幸福一点。也许作为我看来这样是很可惜的,但这些所谓的妥协,也是她朝着自己目标的努力奋斗。所以她并不会感到可惜,因为她确实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这种信念感是值得我学习的,虽然我妈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并顺从家庭的安排做出了许多妥协,但我妈在对我的教育中是十分开放的,从小她就十分的尊重我,并且鼓励我自己做决定。她和我说,你想好了就去做,就去坚持,要做就要做好,一旦做了决定,哪怕结果不好,也不要后悔。这方面我妈做的比我好多了,我做不到我妈这样的果断和坚定,总是会摇摆不定,也许和现在物质生活好了,选择也多了有关吧。
关于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确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事业很成功的人不可能同时还把家庭照顾的非常好,至少在同一时间段上,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这代人对比我妈她们,家庭带来的顾虑已经少了太多了,这是我们要珍惜的。未来成家后,这也是要双方去一起协调。
我妈妈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也是十分值得我学习的,在我妈那几年不断跳槽中,其实工作内容上是会有去别的,但她不会担心自己在下一个单位会不会不适用或者有什么困难,她说,既然人家要你了,说明对你是认可的,至于困难,她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只要努力踏实总结经验,总是可以适应的。在职场中确实是要有这样的自信的,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能老是把自己不行放在嘴边。
虽然我妈既没有深造学历,也没有再工作中所追晋升,但她是鼓励我去做的,因为她是个自我认识很清楚的人,她没有这么追求的原因是她当下确实有更重要的东西,确实是没有途径,但是她也知道这是我可以去努力的。她鼓励我,你有想法就去努力,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就可以了,不要钻牛角尖。但我是缺乏对自己的认识的,常常会陷入牛角尖之中。
我曾经常为我妈的生不逢时而感到惋惜,但这次聊完后,我能感受到她对于现在的生活是很满意的,她也没有什么遗憾。最后她对我说,幸福开心最重要。我妈真的是操劳了一生,希望她以后的小生意可以顺利办起来,关于这个我曾不太相信我妈,但聊了一下,我觉得这样有主见,果断,聪慧的妈妈,有什么不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