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
Copy pathindex.html
436 lines (313 loc) · 27 KB
/
index.ht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
<title>
Piny's Blog
</title>
<link rel="shortcut icon" href="https://Piny-Lyo.github.io/favicon.ico?v=1614512414871">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https://use.fontawesome.com/releases/v5.7.2/css/all.css" integrity="sha384-fnmOCqbTlWIlj8LyTjo7mOUStjsKC4pOpQbqyi7RrhN7udi9RwhKkMHpvLbHG9Sr" crossorigin="anonymous"> -->
<link href="https://cdn.bootcss.com/font-awesome/4.7.0/css/font-awesome.min.css" rel="stylesheet">
<link rel="stylesheet" href="https://cdnjs.cloudflare.com/ajax/libs/KaTeX/0.10.0/katex.min.css">
<link rel="stylesheet" href="https://Piny-Lyo.github.io/styles/main.css">
<!-- js -->
<script src="https://cdn.bootcss.com/jquery/3.4.1/jquery.min.js"></script>
<script src="https://Piny-Lyo.github.io/media/js/jquery.sticky-sidebar.min.js"></script>
<script src="https://cdn.bootcss.com/highlight.js/9.12.0/highlight.min.js"></script>
<script src="https://cdn.bootcss.com/moment.js/2.23.0/moment.min.js"></script>
</head>
<body>
<div class="main">
<div class="header">
<div class="nav">
<div class="logo">
<a href="https://Piny-Lyo.github.io">
<img class="avatar" src="https://Piny-Lyo.github.io/images/avatar.png?v=1614512414871" alt="">
</a>
<div class="site-title">
<h1>
Piny's Blog
</h1>
</div>
</div>
<span class="menu-btn fa fa-align-justify"></span>
<div class="menu-container">
<ul>
<li>
<a href="/" class="menu">
首页
</a>
</li>
<li>
<a href="/archives" class="menu">
所有文章
</a>
</li>
<li>
<a href="/tags" class="menu">
标签
</a>
</li>
<li>
<a href="/post/about" class="menu">
关于
</a>
</li>
</ul>
</div>
</div>
</div>
<script>
$(document).ready(function() {
$(".menu-btn").click(function() {
$(".menu-container").slideToggle();
});
$(window).resize(function() {
if (window.matchMedia('(min-width: 960px)').matches) {
$(".menu-container").css('display', 'block')
} else {
$(".menu-container").css('display', 'none')
}
});
});
</script>
<div id="main-content" class="post-container main-container">
<div id="content" class="main-container-left">
<article class="post i-card">
<h2 class="post-title">
<a href="https://Piny-Lyo.github.io/post/gridea-problems/">
Gridea 远程连接、同步失败问题
</a>
</h2>
<div class="post-info">
<time class="post-time">2021-02-28</time>
<a href="https://Piny-Lyo.github.io/tag/VqBMUmMug/" class="post-tag i-tag
i-tag-other_1">
#技术踩坑记录
</a>
</div>
<div class="post-article">
<div class="post-content">
<div class="post-content-content">
简单粗暴方法:
删除Gridea根目录下,output文件夹中的.git隐藏文件(显示隐藏文件:command+shift+.)
重启Gridea,刷新网页。
</div>
<a class="btn btn-text" href="https://Piny-Lyo.github.io/post/gridea-problems/">Read More ~</a>
</div>
</div>
</article>
<article class="post i-card">
<h2 class="post-title">
<a href="https://Piny-Lyo.github.io/post/markdown-star/">
Markdown ** 星号加粗失败原因
</a>
</h2>
<div class="post-info">
<time class="post-time">2021-02-28</time>
<a href="https://Piny-Lyo.github.io/tag/VqBMUmMug/" class="post-tag i-tag
i-tag-info">
#技术踩坑记录
</a>
</div>
<div class="post-article">
<div class="post-content">
<div class="post-content-content">
写第一篇文章时遇到了很多 ** 直接出现在预览正文里,搜索到的解决办法如下:
开始标记符 ** 的前后必须满足:
后面不能跟空格、标点符号;
如果后面跟标点符号,则前面必须加一个空格。
结束标记符 ** 相反:
前面不能是空格、标点符号;
如果前面是标点符号,则后面必须加一个空格。
</div>
<a class="btn btn-text" href="https://Piny-Lyo.github.io/post/markdown-star/">Read More ~</a>
</div>
</div>
</article>
<article class="post i-card">
<h2 class="post-title">
<a href="https://Piny-Lyo.github.io/post/book-Nonviolent_Communication/">
《非暴力沟通》 读书笔记
</a>
</h2>
<div class="post-info">
<time class="post-time">2021-02-27</time>
<a href="https://Piny-Lyo.github.io/tag/10hSCt_Sw/" class="post-tag i-tag
i-tag-warning">
#读书笔记
</a>
</div>
<div class="post-article">
<div class="post-content">
<div class="post-content-content">
前言
译者阮胤华在读完这本书后发现:
自我激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使用暴力的人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内心的和平。
现阶段我的内心就时常处于这种矛盾的状态,现实的自己与内心的自己不和。在不停给自己施压的同时,也对自己不满。希望阅读这本书能帮助我平静下来。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观察:什么是我的观察
感受:我的感受如何
需要:哪些需要(价值、愿望等)导致了感受
请求: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异化的沟通方式”:指某些具有负面影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需要,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例如: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一、观察——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但它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的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的复杂变化过程,静态的语言和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有些词汇的使用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例如“每次”、“总是”、“从不”、“经常”、“很少”等。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意作出友善的回应。
评论与观察举例:
“你总是不在乎我。” vs “我问了三次你吃午饭了吗,你都没有回答我。”
“他是个差劲的前锋。” vs “他在过去的五场比赛中没有进过一个球。”
二、感受——体会和表达感受
一旦人觉得自己受到了指责,很可能会觉得委屈和退缩,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能改善工作。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例如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焦虑与紧张。
区分感受和想法(或自我评价、判断、观点):
想法:“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感受:“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失落、烦躁。”
表达想法更恰当的说法是“我认为”,此外“被抛弃”、“被打扰”、“被忽略”、“无人赏识”、“被拒绝”等词汇也表达了想法/判断而不是感受。当我们觉得自己“被忽略”时,根据情况的不同,有可能感到开心或失落。
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清晰地表达感受需要更丰富的词汇,可参考如下词汇表:
(1)表达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甜蜜 幸福 精力充沛 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欣慰 满足 陶醉 开心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2)表达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气馁 绝望 凄凉 悲伤 难过
愤怒 生气 苦恼 不满 不耐烦
震惊 失望 茫然 寂寞 郁闷 悲观
尴尬 惭愧 内疚 嫉妒 遗憾 不舒服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萎靡不振 无精打采
三、需要——感受的根源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通常,人们在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有四种选择:
责备自己
责备他人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当我们表达时只提及相关事情或他人行为、指责他人时,我们可能就忽视了感受与自身需求的关系。建议使用“我(感到)...... 因为我 ......(描述需求)”的表达方式。例如:
“昨晚你没来,我感到很失望。” (只提及他人行为)
“昨晚你没来,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观察-感受-需要)
批评往往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通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多数人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但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就有可能找到满足双方需要的办法。非暴力沟通认为需要有助于生命的健康成长。下列是一些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自由选择(Autonomy)
Choosing dreams, goals, values.
Choosing plans for fulfill one's dreams, goals, values.
庆祝(Celebration)
Celebrate the creation of life and dreams fulfilled.
Celebrate losses: loved ones, dreams, etc. (纪念人生的失落,如爱人的离世、梦想的破灭等)
言行一致(Integrity)
Authenticity 真实、Creativity 创造、Meaning 意义、Self-worth 自我肯定
滋养身体(Physical Nurturance)
Air、Food、Exercise、Rest、Shelter、Touch、Water、Safe environment(没有病毒、细菌、肉食性动物等)
玩耍(Play)
Fun、Laughter
情意想通(Spiritual Communion)
Beauty、Harmony、Inspiration、Order、Peace
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
Acceptance、Appreciation、Closeness、Consideration、Love、Honesty、Respect、Support、Trust、Understanding、Emotional Safety、Empathy(共情)、Reassurance(信心)
但有些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尤其是女性,社会期待着女性牺牲自我、无私奉献。如果我们不重视自己的需要,别人更不会。实际上,直接主动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更有可能获得积极的回应。
大多数人的个人成长经历一般有三个阶段:
“情感的奴隶”——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面目可憎”——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生活的主人”——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全责,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也不能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四、请求——请求帮助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求之后,我们怎样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 清楚具体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请求不做什么。 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样,如果只提醒自己要避免什么,而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就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请求越具体越好,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
有时候我们感到沮丧和失望,很大程度是因为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在与他人谈话时,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自己,明确谈话的目的,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需求表达清楚,就有更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由于我们所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尤其是在集体发言中,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和发言的目的,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我们还需要区分请求和命令: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尝试去理解别人说“不”的原因,而不要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全身心倾听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分析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但这些行为会妨碍我们倾听和体会他人的处境,例如建议、安慰、比较、说教、回忆、否定、同情、询问、辩解、纠正。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有时,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何种程度上体会了他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需求;(3)换一个环境。
倾听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别人生气时,去倾听他,不要说“但是”。通过倾听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作为一个听众,我们并不需要心理学知识或接受有关精神疗法的训练,关键是我们有能力体会一个人在某个时刻独特的感受和需要。
爱自己
除了促进家庭和睦、发展友谊、改善工作、推动政治和解等,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爱护自己。
我们是特殊的生命,而不是一张椅子。一旦负面的自我评价使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美,我们就会忘记自己是“特殊的生命”,而把自己看作一把椅子,充满缺陷的工具,就难免会导致自我憎恨。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许多人容易陷入自我憎恨,而无法从失误中获益——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
有一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我们常常使用它来打击自己——“应该”。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情况下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自责是由于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
转变自我评价方式。自我评价的方式要有助于学习,使我们的选择符合生命的需要。
当我们失误时,出于对生命的爱来改变行为,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类负面心理。
体会忧伤:当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无须自责。
非暴力沟通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满足的需要。
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对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建设性地满足它们。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求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察觉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反之,如果用苛责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当我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就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中。
不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如果我们致力于满足自己及他人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避免因为钱、得到赞同、逃避惩罚、避免羞愧和内疚、履行职责等动机,而丧失了生命的乐趣。
小结: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养对自己的爱。当我们表现不完美时,可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以看清个人的成长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愤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羞愧和内疚。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表达愤怒
我们生气的原因,几乎是因为当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采取了第二种反映——指责他人(前述三、需求中提到),如果我们认为“他让我很生气”,我们就难免会指责他人。然而,实际上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我们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认为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我们还给人贴上各种标签,说长论短,评判和指责他人。
希望他人因为内疚发生改变,就是将外在刺激与内在原因(自己的需求)混为一谈。如果在一个社会中,内疚被运用来控制人,那指责他人就容易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也可能会认为一个人可以主导另一个人的情绪(有点像PUA)。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例如约会的人来晚了,如果我们看重诚信守时,就会觉得不耐烦;如果我也恰好因为事情耽误了要晚一点,就不会介意对方也晚了。如果意识不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一心考虑别人的过错,我们难免就会生气。专注于我们的需要,比评判他人是什么人,更有益于生活。
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导致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借助愤怒来提醒自己——我们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正使得它难以得到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但愤怒时,我们倾向于惩罚他人,而不是去满足需要。这也许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来逐渐用 “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____”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____” 。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生气了;
体会自己的需要;
(有时,在这两步之间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后,对方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需要和感受。)
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表达感激
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赞扬也常常被人用来实现个人目的。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感激的目的只是庆祝他人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报。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在面对别人的感激时,人们通常有两种反应:自我膨胀、假谦虚。如果意识到我的能力是生命赋予的,就能同时避免这两种反应。“不要那么谦虚,因为你没有那么伟大。”面对别人的感激,可以与对方一起庆祝生命的美。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彰显内在的荣光,那不仅存在于某些人而存在于每个人。
人们也总是倾向于指出问题、想做得更好,却很少肯定他人或自己已有的成果,例如在回顾个人经历时,想到自己做得不好的2%,而忽略做得不错的98%。为了让生活更和谐,我们需要多一些对自己或他人的感激。
重获生活的热情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怨天尤人。然而,如果我们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求,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体会自己/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
个人总结
人类是群居动物,每天都需要和别人交流沟通,就算是独处的时候也需要和自己的内心交流。这本书确实有满足我在阅读之前的期待“希望阅读这本书能帮助我平静下来。” 读完以后发现,生活中许多不开心都是由于沟通不当导致的。
《非暴力沟通》主要讲述了一种以爱为出发点的沟通方法,它强调“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通过实践和应用可以实现和谐友爱的交流模式。全书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应该是四要素中的第三个:“需要”。作者指出,我们的生气、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都是由于内心尚未满足的需要,而开心、平静、欣慰等正面情绪则源于我们已得到满足的需要。无论是与他人交流还是与自己交流,随时关注和倾听他人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就能改善沟通效果。
书中例举了很多非暴力沟通的案例,也给出了一些实战步骤,例如表达愤怒、表达感激的步骤。最重要的是能时刻记住这种沟通方式,并将它运用于自己的生活,让生命更平静和充满爱。显然这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也会终身收益。
</div>
<a class="btn btn-text" href="https://Piny-Lyo.github.io/post/book-Nonviolent_Communication/">Read More ~</a>
</div>
</div>
</article>
<!-- 翻页 -->
</div>
<!-- -->
<div class="main-container-middle"></div>
<!-- -->
<div id="sidebar" class="main-container-right">
<!-- 个人信息 -->
<div class="id_card i-card">
<div class="id_card-avatar"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s://Piny-Lyo.github.io/images/avatar.png?v=1614512414871)">
</div>
<h1 class="id_card-title">
Piny's Blog
</h1>
<h2 class="id_card-description">
拍妮的成长记录
</h2>
<!-- -->
<div class="id_card-sns">
<!-- github -->
<!-- twitter -->
<!-- weibo -->
<!-- facebook -->
</div>
</div>
<!-- 公告栏 -->
</div>
</div>
<div class="site-footer">
Powered by <a href="https://github.com/getgridea/gridea" target="_blank">Gridea</a> |
<a class="rss" href="https://Piny-Lyo.github.io/atom.xml" target="_blank">RSS</a>
</div>
<script>
hljs.initHighlightingOnLoad()
</script>
</div>
<script>
$('#sidebar').stickySidebar({
topSpacing: 80,
// bottomSpacing: 60
});
</script>
</body>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