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3 lines (31 loc) · 11 KB

PKU-ShenYang.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3 lines (31 loc) · 11 KB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沈阳性骚扰学生

沈阳事件是多名北京大学校友于2018年4月在网络实名举报时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后为南京大学汉语言系主任,长江学者沈阳,性侵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女生高岩,致其于1998年自杀死亡的事件。

2018年4月5日,北京大学1995级社会学系学生李悠悠在豆瓣网撰文纪念她二十年前自杀的同学高岩,指控沈阳在北大中文系任教期间对高岩实施性侵,是造成高岩自杀的原因。由于沈阳未得到相应程度的处罚,此事引起了各方不同程度的热议。

沈阳.jpg

沈阳于1955年12月生于上海,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十六年,从事文秘工作。根据2018年5月9日流传到中国互联网上的一张“南京大学内部人士”提供的显示南京大学内部会议上通报内容的微信聊天截图,沈阳当兵时就曾因在军营嫖宿卖淫女被处分,并因此被勒令转业,这一处分也记在其档案里。通报还称,教育部因沈阳隐瞒这一处分决定而撤销他的“长江学者”称号并追回奖金。消息称,教育部在“五一”前就下发了处理意见给南京大学,但校方没有公开。

1986年,沈阳转业至上海,于同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班,在1987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沈阳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陆俭明。博士毕业后,沈阳留在北京大学任教,于次年升为副教授,并担任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

2011年,沈阳由北京大学轉任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主任。2017年底,沈阳兼任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讲席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授课,档案仍保留于南京大学。2018年时,沈阳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主任(2018年1月已卸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高岩之死

维基百科页面:高岩之死

事件曝光

2018年4月5日上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1995级本科生、高岩生前的闺蜜李悠悠在豆瓣网上发表《现南京大学文学语言学系主任、长江学者沈阳教授,女生高岩的死真的与你无关吗?》,实名指控沈阳任教北大中文系期间对女生高岩实施性侵,并在事后散播“高岩是神经病”的说法,伤害高岩身心,对高岩之死负有责任。

2018年,多名北京大学学生在网络实名举报沈阳曾在20年前多次性侵北京大学中文系95级女生高岩,并污蔑高岩患有精神病,最终高岩于1998年3月在家中开煤气自杀。

4月5日下午,沈阳通过短信回覆新京报记者,称“当时北大中文系党委和北京海淀警方均有调查和明确结论,根本不存在上述事实”,“上述‘指责’实均为恶意诽谤”,“为此我将保留控告的权利”。在电话采访中,沈阳表示与高岩没发生过性关系,也没谈过恋爱。

4月6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相继对指控做出回应。北京大学的说明称,经查阅相关材料,二十年前,即1998年3月,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对这一事件作出事实认定,给出调查结果,1998年7月,北京大学对沈阳做出了行政处分;南京大学回应称正在进行研判、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当年参与处分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费振刚,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是一个老人,对这个事情有我自己的判断。当年,他是个年轻人,但是从师德讲,这个年轻老师是有问题的。”

4月7日,南京大学文学院就此事做出回应。根据说明,沈阳处于等待核查和调查阶段,在此阶段,停止沈阳从事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教学工作;另外,沈阳在调动工作中隐瞒事实,相关议论已经严重影响南京大学文学院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学术声誉,为此南京大学决定,建议沈阳辞去教职。网络消息则称,南京大学本想“维稳”,杜绝负面影响,而文学院院长徐兴无和文学院领导班子以先斩后奏的方式通过建议沈阳辞职的决议。之后,上海师范大学也于同日发表声明,决定即日起终止2017年7月与沈阳签订的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协议。

4月8日,北京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出示了当年对沈阳予以警告处分的决定,文件称,1997年1月高岩到沈阳住处,要求与他确立恋爱关系,沈阳然后与高岩拥抱、接吻,对高岩说“那你就算是我女朋友吧”,数月后又宣布与高岩终止交往,高岩于次年自杀。同日,南京大学文学院前任院长丁帆接受采访表示:沈阳在自传中提及的关于调入南大的过程有多处美化,是“自我标榜”,并不存在“撤下其他人”优先让沈阳申报长江学者一说,也不存在以申报长江学者“挖角”一事。

4月10日上午,财新网报道《一女生实名指控曾受沈阳性骚扰》,自述是北京林业大学2004级外语国学院研究生的许红云在2006年冬天遭遇沈阳性骚扰。报道发出后不久即被财新网删除。

后续:岳昕事件

4月23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本科生岳昕在自媒体发表题为《致北京大学师生和北大外国语学院的一封公开信》署名文章,称其因参与“要求北京大学公开沈阳性侵案信息”,连日来不断受到北京大学校方施压,严重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被迫滞留家中无法返校,其母亲因为校方施压而情绪崩溃,令母女关系紧张。她发文要求北京大学校方立即停止施压,并消除此事带来的一切不良影响。无奈消息一经发出,立刻被自媒体运营方屏蔽,但有中国用户将《公开信》发布到了以太坊区块链GitHub,以对抗网络信息删除和封杀。下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发布《情况说明》作回应。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王艳超在北大未名回应事件,但其因未正面回应而受到质疑。当晚,北大三角地宣传栏上出现了署名“湖底群魂”的匿名抗议海报海报很快被校方撤下,大陆各大网站对此的讨论也被封杀。

4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如何聆听“年轻的声音”?》,对岳昕事件进行点评。文章称“学校和学生不是对立关系”,学校和学生“追求公平公开的目标是统一的”,学生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

4月24日,北大法学院教授沈岿在微信公众号“现代法学前沿”发布《学校约谈指南(建议 第一稿)》、《学校约谈指南(建议 第三稿)》就校方约谈学生的权限和规范提出建议,明确指出约谈不是校方对学生强制性的“命令-服从”关系、学生有权拒绝约谈、以及学生家属不到场的原则和约谈记录的形式。此指南可以视为对岳昕事件的制度建设回应。

4月25日,北大本科生李一鸣发起联名信《就部分同学因申请信息公开被约谈一事致北大校方的联名信》,就对弥补对岳昕约谈造成的伤害、约谈制度的监督与完善以及保障学生合法权利提出倡议,截止30日,已有近200名在校师生与校友参与联署。

4月26日,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问诊高校信息公开》。文章不指名批评北大“提前分析和研判信息公开之后的影响,当出现敏感或负面事件的申请时此情况尤甚,一些教师还曾尝试在受理前后与申请人接触”“其实一些申请者得到的答复,距彻底公开仍差最后一公里”。该文稍后突被官方封杀,文章也从《中国青年报》的电子报中删除,导致版面出现罕见的“开天窗”。

4月30日,人民日报及中国青年报评论均被删除、撤回,此事继续发酵中。

4月30日,岳昕在其本人公众号“木田君的镐头”(木田即岳昕的网名)发布题为《木田:我在公开信后的一周里》的声明,澄清其在4月23日凌晨前后的遭遇,学院对事件的歪曲陈述,以及面对压力,她愿意继续为反性骚扰性侵害机制、信息公开机制、约谈机制的建设完善而发声和努力的决心。此文发出后迅速被微信运营方屏蔽,大陆网站对该文的转载也均遭封杀,其备份在GitHub可见。

其它

媒体传播分析:沈阳事件”发酵第五天 如何报道考验主流媒体智慧

网络上被删文章备份:高岩之死声援岳昕

内容来源

以上主要内容来自中文维基百科词条:北大岳昕事件沈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