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07 lines (321 loc) · 14.5 KB

week3_ES6 npm Jest.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07 lines (321 loc) · 14.5 KB
tags: JavaScript npm

[week 3] JavaScript:ES6 語法 + npm + Jest

本篇為 [JS102] 升級你的 JavaScript 技能:ES6 + npm + Jest (https://lidemy.com/p/js102-javascript-es6-npm) 這門課程的學習筆記。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學習目標:

 理解常用內建函式如何使用
 熟悉程式語法並知道如何解決基礎問題
 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 unit test
 了解什麼是 unit test
 了解如何寫 unit test
 了解如何測試一個 function

何謂 Modules 模組(模塊)?

在開發過程中,若將各種功能放在一起,程式間可能會互相影響甚至產生 bug,日後也不易進行維護。

因此,我們可以將不同功能視為一個模組(Module),例如:金流、登入、權限、會員等等,再用主程式將所有模組串接起來,透過模組化統一進行管理。

Modeule 相關操作

require():引入模組

以引入 Node.js 提供的 os 這個模組為例:

var os = require('os')      // 引入 'os' 這個模組,變數 os 可隨意命名
console.log(os.platform())
// 印出 win32,代表當前作業系統

module.export:輸出模組

  • 語法:module.exports = 任何資料型別(例如:數字、陣列、物件等)
  1. 以輸出 double 函式為例:
// 建立一個要輸出模組的 myModule.js 檔案

function double(n) {
   return n * 2
}

module.exports = double;
// 以 require 指令輸入模組到要使用的 js 檔案

var myModule = require('./myModule')    // 要加路徑,檔案類型 .js 通常會省略
// 不加路徑的話,其實也會自動從 node_modules 資料夾底下去找

console.log(myMoudle)        // 印出 [Function: double]
console.log(myMoudle(6))     // 印出 6
  1. 也可利用 exports 輸出物件:
// 在要輸出模組的 myModule.js 檔案

function double(n) {
   return n * 2
}

let obj = {
  double: double,
  triple: function triple(n) {
      return n * 3
  }
}

module.exports = obj
// 以 require 指令輸入模組到要使用的 js 檔案

var myModule = require('./myModule')    

console.log(myModule)
// 印出 { double: [Function: double], triple: [Function: triple] }

console.log(myModule.double(2), myModule.triple(10))
// 印出 4, 30
  1. 也可用另一個寫法:exports.double = double,把 exports 本身視為空物件,但這種方法比較少見:
// 在要輸出模組的 myModule.js 檔案

function double(n) {
   return n * 2
}

exports.double = double
exports.triple = function(n) {
  return n * 3
}
// 此種輸出方式,myModule 一定會是物件

var myModule = require('./myModule') 

console.log(myModule)
// 印出 { double: [Function: double], triple: [Function] }
console.log(myModule.double(3))
// 印出 6

參考資料:

  1. [第三週] Node.js 基礎 — module.exports 和 require

NPM 線上套件庫

NPM 是 Node Package Manager 的簡稱。是用來管理 Node.js 套件的系統(Library),可以下載別人已經寫好的 Javascript 套件來使用。

也可使用由 Facebook 團隊開發的 Yarn,同樣能從 npm 安裝套件,優點是速度較快。 參考資料:[Day-5] 用Yarn取代npm加速開發

基本指令

npm -v:查看 npm 版本。

通常在安裝 node.js 時就會一起安裝。

npm -v

npm init:協助建立 Node.js 專案的描述檔。

也就是產生 package.json 這個檔案。

npm install left-pad:以 npm 安裝 left-pad 這個套件為例。

npm install

安裝同時會產生:

  1. package-lock.json 檔案:記錄安裝套件的版本和依賴(dependencies)
  2. node_modules 資料夾:裡面放安裝的套件

package-lock.json 檔案內容如下,可從 dependencies 得知專案使用的套件:

描述檔

版本控制會忽略 node_modules 資料夾

當安裝許多套件時,檔案會很大。若要將專案上傳到 GitHub 遠端,通常會忽略 node_modules 這個資料夾,也就是不需進行版本控制。

因為已經有 package.json 這個檔案,負責記錄該專案所安裝的套件。若從遠端下載專案時,只要再輸入 npm install 指令,就可安裝該專案所需套件。


設定 npm scripts

package.json 檔案中,我們可在 scripts 區塊加入各種指令。

"key": "要執行的內容"

以如何運行 index.js 這個專案為例:

"start": "node index.js":代表以 start 為 key,輸入即可在 node 運行 index.js。

注意是使用雙引號。

scripts

npm run 'key'

在終端機輸入 npm run start 即可透過 key 來運行該指令:

npm run start


如何測試程式?

測試程式的作用是「模擬外部如何使用目標程式,驗證目標程式的行為是否符合預期」。

利用 console.log() 測試

在前面幾個章節,我們通常會使用 console.log(),來測幾個範例確認是否正確。也需要考慮到邊界條件(edge case)來進行測試。

// 以測試 `repeat` 函式為例:

function repeat(str, times) {
  let result = ''
  for (let i = 0; i < times; i += 1) {
    result += str
  }
  return result
}

console.log(repeat('a', 5));          // 印出 aaaaa
console.log(repeat('z!Z!Z!!', 2));    // 印出 z!Z!Z!!z!Z!Z!!
console.log(repeat('', 3));           // 印出空字串
console.log(repeat('abc', 0));        // 印出空字串

接著優化測試資料:直接判斷函式執行結果是否正確。

// 優化測試資料:

console.log(repeat('a', 5) === 'aaaaa');
console.log(repeat('z!Z!Z!!', 2) === 'z!Z!Z!!z!Z!Z!!'); 
console.log(repeat('', 3) === ''); 
console.log(repeat('abc', 0) === '');
// 均印出 true

這是最簡單的測試方法,但這麼做的缺點是很難「規模化」。我們可以利用別人寫好的框架來便利測試。

利用現成的框架 Jest 測試

  1. 用 npm 下載 Jest:輸入指令 npm install -save-dev jest

  1. 利用模組將「測試」與「要測試的 Function」分開。
  • 在要測試的檔案 index.js 加上:module.exports = '要輸出的值'
function repeat(str, times) {
  let result = ''
  for (let i = 0; i < times; i += 1) {
    result += str
  }
  return result
}

module.exports = repeat
  • 建立 index.test.js 檔案:touch index.test.js,習慣用 test.js 取名 並在檔案中引用 index.js 輸出的值:var repeat = require('./引入的檔案')
// 可輸入 node index.test.js 測試是否引入成功
var repeat = require('./index')

console.log(repeat('a', 5));
// 印出 aaaaa,引入成功
  • 在 index.test.js 加入 Jest 語法:test('描述文字', '要做的測試')
var repeat = require('./index')

test('a 重複 5 次應該要等於', function() {
  expect(repeat('a', 5)).toBe('aaaaa');
})
  1. 更新 package.json 檔案的 "scripts":加入 "test": "jest"

"test": "jest"

  1. 如此即可運行 npm run test 進行測試,看到 PASS 可知測試有成功:

test

之所以要用 npm 來跑 jest,而不是直接在終端機輸入 jest 指令,是因為 jest 只安裝在該專案底下,要使用時才會拿出來用。

若只想測特定檔案,可以修改 "scripts""test": "jest index.test.js",後面加上檔名。

或是用 npx jest index.jest.js,同樣能夠執行測試:

也可以多跑幾個測式:

var repeat = require('./index')

test('a 重複 5 次應該要等於aaaaa', function() {
  expect(repeat('a', 5)).toBe('aaaaa');
});

test('abc 重複 1 次應該要等於abc', function () {
  expect(repeat('abc', 1)).toBe('abc');
});

test(' "" 重複 10 次應該要等於 ""', function () {
  expect(repeat('', 10)).toBe('');
});

測試結果

也可以把測試項目放在 describe() 函式裡,這種寫法會更有結構一點:

// 架構:

`describe('測試 XX', function(){
  test('名稱', function() {
    expect('回傳值').toBe('預期結果');
  })
})`
var repeat = require('./index')

describe('測試 repeat', function() {
  test('a 重複 5 次應該要等於aaaaa', function () {
    expect(repeat('a', 5)).toBe('aaaaa');
  });

  test('abc 重複 1 次應該要等於abc', function () {
    expect(repeat('abc', 1)).toBe('abc');
  });

  test(' "" 重複 10 次應該要等於 ""', function () {
    expect(repeat('', 10)).toBe('');
  });
})

Unit test 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指的是測試一個工作單元(a unit of work)的行為。上述範例測試單一函式,就是一種單元測試。可用來確認每個 Unit 是否正確,也能夠進行規模化測試。


補充:如何在 Windows 上執行 Jest 也能有紅綠標籤

方法:把 package.json 裡的 "script" 中的內容改為 "test": "jest --colors",FAIL 和 PASS 標籤就會是紅綠標籤。

color

奇怪的是,在 git commit 時都沒有問題,在執行 Jest 時卻出現亂碼。不太確定是不是因為更改 locale 才解決的,總之介面很神奇的變成中文了,可喜可賀。

UTF-8

參考資料:

  1. Colorful output in Bash terminal does not work (--colors option)

先寫測試再寫程式:TDD

Test-driven Development(測試驅動開發),是一種開發流程,簡言之就是「先寫測試在開發」。相較於傳統的「先開發在寫測試」模式,TDD 有幾項優點:

  1. 能確保測試程式的撰寫
  2. 從使用方觀點切入,有助於在開發初期釐清程式介面如何設計
  3. 便於日後 Debug

實作 TDD

可利用 Jest 模組,先建立 test() 架構,再來撰寫主要程式碼。步驟可參考:TDD 開發五步驟,帶你實戰 Test-Driven Development 範例

步驟一、選定一個目標功能,來新增測試案例

先寫好測試預期結果,並盡量列出邊界條件。在這個步驟還不會撰寫目標程式內容。這裡用 reverse 函式為例:

// 先寫出預期結果:

var reverse = require('./index')

describe('測試 reverse', function() {
  test('123 reverse 要等於 321', function () {
    expect(reverse('123')).toBe('321');
  });

  test('!!! reverse 要等於 !!!', function () {
    expect(reverse('!!!')).toBe('!!!');
  });

  test(' "" reverse 要等於 ""', function () {
    expect(reverse('')).toBe('');
  });
})

步驟二、執行測試,得到 Failed(紅燈)

因為還沒撰寫目標程式,結果就會是 Failed。此步驟目的是確保測試程式可執行,沒有語法錯誤。

運行測試

步驟三、實作「最低限度」的產品程式

開始寫程式,以能夠通過測試為目標,不求將程式碼優化一步到位。完成到一個階段就可運行 jest 查看是否有錯誤:

//開始寫程式

function reverse(str) {
  let result = ''
  for (let i = str.length - 1; i >= 0; i -= 1) {
    result += str[i]
  }
  return result
}

module.exports = reverse

步驟四:再次執行測試,得到 Passed(綠燈)

在這個階段,即完成一個可運作且正確的程式版本,包含產品程式和測試程式。

Passed

步驟五:重構程式

最後是優化「產品程式」和「測試程式」的程式碼,因為測試程式也是專案需維護的一部份。如此即可提升程式的可讀性、可維護性、擴充性。


什麼是 ECMAScript

是一種標準和規範,Javascript 這門語言就是遵循 ECMAScript 規範實作。於 2015 年發布 ECMAScript 第六版,因此又稱 ES2015 或 ES6,在 ES6 之前的版本就稱作 ES5。

目前大部分的瀏覽器均支援 ES6,但仍有少數舊型不支援。因此我們可以透過 Babel 轉譯器,將 ES6 代碼轉換為 ES5 代碼,如此就不須擔心支援問題。

ES6 新語法

宣告變數 let 與 const

  • ES5:使用 var
  • ES6:使用 let 與 const

兩者最大差異在於:

  1. 重複宣告:const 用於宣告常數,不會被重新賦值
  2. 作用域不同:
    • var:作用於整個函數範圍中(function scope)
    • let 與 const:均為區塊作用域(block scope),如此可避免污染到大括號外的變數

Template Literals 模板字串符

Template 的意思是樣板。Template Literals 可用於字串拼接。

ES5

  • 使用單引號('')或雙引號(""
  • 缺點:必須用 +, 來串接字串,且無法換行

ES6

  • 使用反引號(``)
  • 優點:可用於多行字串拼接,也可在反引號中放入 ${變數}

Destructuring 解構賦值

  • 可以把陣列或物件的資料解開,並擷取成獨立的變數

Spread Operator 展開運算子

  • 使用 ... 運算子,展開陣列或物件

Rest Parameters 其餘參數

  • 使用 ... 運算子,集合剩餘的元素變成陣列,就可以在不確定陣列長度的情況下,傳入參數。

Default Parameters 設定參數預設值

  • 可以幫參數加入預設值

箭頭函式

  • Arrow Function,縮寫為 function
  • 優點:簡化程式碼,幫助閱讀

Import & Export 引入與輸出

  • 引入與輸出 module,類似 requiremodule.exports 的用法

Babel 簡介

  • 是一種 JavaScript 轉譯器,可將 ES6 新語法轉換為 ES5 舊語法
  • 安裝指令:npm install babel-loader @babel/core @babel/preset-env --save-dev

參考資料:

  1. 從博物館寄物櫃理解變數儲存模型
  2. [第五週] JavaScript — ES6 與 Ba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