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读《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 #3

Open
shidenggui opened this issue Apr 27, 2018 · 1 comment
Open

读《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 #3

shidenggui opened this issue Apr 27, 2018 · 1 comment
Labels

Comments

@shidenggui
Copy link
Owner

shidenggui commented Apr 27, 2018

读《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

缘起

  在公司书架上随处翻阅,偶然看到一本书带着熟悉的装帧,封面是《雅典学院》,抽出来一看发现是属于《世纪人文系列》的一本小书。这套书是上海世纪出版社出版,我以前看过其中一本,整套书的质量非常不错。我手里的这本是《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英文名是《APPRENTICE TO GENIUS: The Making of a Scientific Dynasty》,隶属于其中的“科学人文”系列。

  随手翻了下,发现是介绍几个科学家生平的传记。内容挺有意思的,就花了几天看完了。发现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介绍了人类如何以理性为舵、激情为帆来探索广袤的知识海洋、深入展现了科学研究中理性、人性相交织的图景,而在作者的叙述中,读者仿佛也身临其境,心潮澎湃。

概览

  整本书主要围绕五个人按时间顺序讲述,分别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简称NIH)首任院长香农、香农召集的第一批部下中的药理学家布罗迪、曾作为布罗迪手下技师的阿克塞尔罗德、阿克塞尔罗德的弟子斯奈德以及斯奈德的弟子珀特,时间跨度从20世纪40年代初到80年代。其中一人获诺贝尔奖、三人获美国最高医学奖拉斯克奖。书中着重描写了布罗迪和阿克塞尔罗德的学术生涯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冲突,还有之后阿克塞尔罗德跟斯奈德的师生情谊。

  随着作者细腻的笔触,我们仿佛也回到了二战初期,看到了科学家们为了解决士兵中流行的疟疾苦思冥想,而随着战争结束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新兴的神经药理学领域,不断探索人类的知识边界。这既是一本科学家的群像史,也是美国医学逐渐崛起立于世界之巅的发展史。

  下面主要谈谈书里面我感觉比较有意思的几个问题。

正文

书中的药理科学家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他们在研究什么,又是怎么研究的?

  书中的科学家,跟现实中一样也有各种工作风格,书中以布罗迪、阿克塞尔罗德最为典型。布罗迪属于工作狂类型的人,不光在工作时间激情澎湃,下班后也照样在家继续工作,同时经常拉手下与他一起通宵达旦研究讨论。而阿克塞尔罗德属于严格区分工作生活,下班后基本就不再继续相关研究,同时注重私生活隐私。

  他们日常的工作主要是承接各种相关课题或者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比如书中前期布罗迪和阿克塞尔罗德就是为了解决美国二战时的疟疾问题而奋斗,而战争后他们基本都是研究神经领域的一些未解之谜。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他们手下的博士生、技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都是导师确定研究某个方向,然后让相关的博士生继续深入研究,然后他们互相讨论推进,最后评判结果看是否需要继续投入或者放弃。书中的所提的师承链就是由此而来,每个学徒都是在导师的实验室里学习,因此受到导师精神、人格的影响,代代相传。

  在决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后,就进入了真正的日常工作,书中人物都是神经药理学家,更加偏向实验。你可以看到他们每天在提出理论、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并收集数据中度过。其中以进行试验最为漫长,因为牵扯到很多细节的东西。由此最常接触的事物就是试管,书中常常描写道他们工作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清洗试管,这就像是他们手中的屠龙宝刀,尤为珍重。

他们的生活跟常人有什么区别?

  总览全书,科学家的生活跟常人相比可能牵涉到更高强度的智力劳动,也由此得以享受智慧的果实。交际圈基本都是行业内的人,生活比较简单纯粹。

他们的研究如何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

  里面谈到了几项研究,可以一窥科学如何作用于现实。

  首先是疟疾的研究,科学家在二战过程中通过优化已有药物的给药方式,极大的减轻了疟疾的影响,保证了美军的战斗力,而在二战后期发现的新药也对抗击疟疾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阿克塞尔罗德发现了新的神经递质,促进了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生物学理解。

  斯奈德跟他的学生珀特发现了阿片受体,促进了人们对毒品上瘾机制的理解。受体的概念在我后来读《自控力》的时候也被作者用来解释人大脑的奖励系统。

科学在现实中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实践?

  现有理论无法解答的问题的出现导致对应推测理论的诞生。而伴随理论而生的是可以通过试验验证的预测。通过设计精巧实验来验证理论的预测以证实或证伪,由此循环往复,不断导致新理论的推翻和建立,由此人也能从更科学的角度看待现实。

  以书中药理学家而言,具体的实验过程往往让人感到不适。因为药物和神经、生理学相关的内容都需要在生物体上确认,所以可以经常看到书中的科学家磨碎猫脑、鼠脑、各种内脏之类的内容。

科学家跟他们的门徒之间的关系如何?

  有好有坏。布罗迪和曾作为他手下的阿克塞尔罗德相处十几年却到最后决裂不再往来。斯奈德一直非常尊崇阿克塞尔罗德。珀特怀疑斯奈德霸占她的科研成果,发文引发学界争论。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性的复杂在科研领域也不例外。

二战时美国如何解决严重影响士兵的疟疾?

  举全国之力,集中当时最优秀的药理学家,提供全世界收集过来的各种天然、人工制物。有了医生、测试的药物之后还欠缺实验的病人,美国就发动全国监狱的囚犯自愿参与疟疾感染试药试验,至于是真的自愿还是威逼利诱就不得而知了。由此可见美国人还是以实用为主,很懂得变通的。

书中每个人的人生图景是怎么样的?

  布罗迪,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药理学研究,喜欢通宵达旦的工作,最后获美国医学界最高奖拉斯克奖,后期因为身体原因提早退休,最后死于心脏病,享年 82 (1907-1989)。

  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普通本科,大学做实验意外不小心失去了一只眼睛。本科毕业后在一家普通的工业实验室当操作员,10 多年后 35 岁时被征调到布罗迪手下做技师从而接触科研领域。50岁考取博士后在 NIH 单独一人继续研究,随着发展慢慢扩招,后获拉斯克奖和 1970 年诺贝尔奖,他的弟子被亲切的称为“朱利叶斯的孩子”。享年 92 (1912-2004)。

  斯奈德,天才科学家,指导研究生珀特发现阿片受体,由此获拉斯克奖。而同为合作者的珀特却落选,引发不满造成诸多争端,因此错失诺贝尔奖。1938年生。

  珀特,研究生时在斯奈德指导下发现阿片受体,因为没有一同获拉斯克奖之故,指责导师从中作梗,引发争议。后逐渐退出科学界进入商业领域。享年 67 (1946–2013)。

美国医学为什么会逐渐崛起立于世界之巅?

  良好的社会环境,美国本土基本没有受过外来战争的影响,书中人物基本上都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度过一生,能顺利的追求其理想,实现其抱负,而其他国家则相对多灾多难。美国经济的发达,二战后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有足够的资源和耐心投入到长期的基础医学研究中。

尾声

  本书内容极为丰富,读完后我深深为书中的人物的激情、坚毅、灵性所感染,心灵也随同他们的命运起伏和时间流转时而欢欣鼓舞,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黯然神伤。仿佛不是在读书,而是变成了书中的一个人物,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人类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激情去探索知识的海洋是怎样的一番图景!

@shidenggui
Copy link
Owner Author

完结了,下一篇读书笔记没意外的话应该是《自控力》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