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是通过两个函数$f$和$g$生成第三个函数的一种数学算子,表征函数$f$与$g$经过翻转和平移的重叠部分函数值乘积对重叠长度的积分。即$(f*g)(n)$为$f,g$的卷积
连续
- 局部连接 每个神经元不再和上一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而只和一小部分神经元相连。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参数。
- 权值共享 一组连接可以共享同一个权重,而不是每个连接有一个不同的权重,这样又减少了很多参数。
先定义几个参数
注:一个 MAC(乘加操作) 算2个操作;考虑 bias时要加一,反之亦然
Deep CNN存在一些主要的问题:
- 上采样和池化层存在一些知名的问题(Hinton在演讲中提出)
- 内部数据结构丢失,空间层级化信息丢失
- 小物体无法重建
与普通的卷积相比,多了一个膨胀率(dilation rate)参数,主要用来表示膨胀的大小。膨胀卷积与普通卷积的相同点在于,卷积核的大小是一样的,在神经网络中即参数数量不变,区别在于膨胀卷积具有更大的感受野。
膨胀后的卷积核尺寸
在卷积神经网络中,感受野 (receptive field)的定义是:卷积神经网络每一层输出的特征图(feature map)上的像素点在原始图像上映射的区域大小。
- Dilated Convolution的kernel并不连续,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像素都用来计算了,因此这里将信息看作checker-board的方式将会损失信息的连续性。(即栅格效应,膨胀卷积不能覆盖所有的图像特征,如下图所示)
- Dilated Convolution的设计更像是用于获取long-range information,这样或许对一些大物体有较好的分隔效果,而对于小物体来说可能是有弊无利了。如何同时处理好大小物体的关系,则是设计好dilated convolution网络的关键。
主要用于上采样恢复图像尺寸
反卷积是一种特殊的正向卷积,先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补 0 来扩大输入图像的尺寸,接着旋转卷积核,再进行正向卷积。
注:这里是$C^T$,而不是$C^{-1}$,是因为$X$已经不是原来的$X$,用$C^T$只是为了恢复原来的尺寸
反卷积不能恢复数值,而且,在当步长大于2时,即便使用完全相同的参数进行转置卷积,输入的尺寸也不能恢复。
一些轻量级的网络,如Mobilenet中,会有深度可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由depthwise(DW)和pointwise(PW)两个部分结合起来,用来提取特征,相比常规的卷积操作,其参数数量和运算成本比较低;深度可分离卷积本质上通过对不同通道使用同一种权重,然后再使用$1\times1$普通卷积来降低计算量。
参数量为:$3 \times 3 \times 3 \times 4=108$
参数量为:$3 \times 3 \times3=27$
参数量为:$3 \times 1 \times 1 \times 4=12$
池化层利用图像局部相关性的原理,对图像进行子抽样,可以减少数据处理量同时保留有用信息。通过去掉特征图中不重要的样本,进一步减少参数数量。缓解过拟合,保持一定程度的旋转和平移不变性。
- 前向传播
取卷积核之内元素的最大值作为输出(传的时候要记录最大值的位置)
- 反向传播
只有记录最大值下标的那个位置有梯度,其他位置的梯度为0
- 前向传播
取卷积核之内元素的均值作为输出
- 反向传播
把某个元素的梯度等分为$n \times n$份(假设卷积核为$n \times n$)分配给前一层,这样就保证池化前后的梯度(残差)之和保持不变
为了解决分类任务中最后全连接层计算量大,容易过拟合而提出来的池化函数;取每个特征层的均值作为结果
把卷积层得到的特征,平铺层一个向量,然后使用softmax函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 计算量大
- 容易过拟合
训练过程中随机的丢弃一些节点(使其不会太依赖某些局部的特征),以此来防止过拟合
- 首先随机(临时)删掉网络中一半的隐藏神经元,输入输出神经元保持不变
- 在没有被删除的神经元上按照反向传播更新对应的参数(w,b)。
- 恢复被删掉的神经元(此时被删除的神经元保持原样,而没有被删除的神经元已经有所更新)
- 重复1-3
计算公式: $$ \begin{aligned} r_{j}^{(l)} & \sim \operatorname{Bernoulli}(p) \ \widetilde{\mathbf{y}}^{(l)} &=\mathbf{r}^{(l)} * \mathbf{y}^{(l)} \ z_{i}^{(l+1)} &=\mathbf{w}{i}^{(l+1)} \widetilde{\mathbf{y}}^{l}+b{i}^{(l+1)} \ y_{i}^{(l+1)} &=f\left(z_{i}^{(l+1)}\right) \end{aligned} $$ 其中Bernoulli函数是为了生成概率r向量,也就是随机生成一个0、1的向量。
注意: 经过上面屏蔽掉某些神经元,使其激活值为0以后,我们还需要对结果向量进行缩放,也就是乘以1/(1-p)。如果你在训练的时候,经过置0后,没有对结果进行缩放(rescale),那么在测试的时候,就需要对权重进行缩放
预测模型的时候,每一个神经单元的权重参数要乘以概率p
-
取平均的作用: 先回到标准的模型即没有dropout,我们用相同的训练数据去训练5个不同的神经网络,一般会得到5个不同的结果,此时我们可以采用 “5个结果取均值”或者“多数取胜的投票策略”去决定最终结果。例如3个网络判断结果为数字9,那么很有可能真正的结果就是数字9,其它两个网络给出了错误结果。这种“综合起来取平均”的策略通常可以有效防止过拟合问题。因为不同的网络可能产生不同的过拟合,取平均则有可能让一些“相反的”拟合互相抵消。dropout掉不同的隐藏神经元就类似在训练不同的网络,随机删掉一半隐藏神经元导致网络结构已经不同,整个dropout过程就相当于对很多个不同的神经网络取平均。而不同的网络产生不同的过拟合,一些互为“反向”的拟合相互抵消就可以达到整体上减少过拟合。
-
减少神经元之间复杂的共适应关系: 因为dropout程序导致两个神经元不一定每次都在一个dropout网络中出现。这样权值的更新不再依赖于有固定关系的隐含节点的共同作用,阻止了某些特征仅仅在其它特定特征下才有效果的情况 。迫使网络去学习更加鲁棒的特征 ,这些特征在其它的神经元的随机子集中也存在。换句话说假如我们的神经网络是在做出某种预测,它不应该对一些特定的线索片段太过敏感,即使丢失特定的线索,它也应该可以从众多其它线索中学习一些共同的特征。从这个角度看dropout就有点像L1,L2正则,减少权重使得网络对丢失特定神经元连接的鲁棒性提高。
-
Dropout类似于性别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物种为了生存往往会倾向于适应这种环境,环境突变则会导致物种难以做出及时反应,性别的出现可以繁衍出适应新环境的变种,有效的阻止过拟合,即避免环境改变时物种可能面临的灭绝。
- 统计学习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就是输入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这个假设不满足,则模型的收敛会很慢,甚至无法收敛。所以,对于一般的统计学习问题,在训练前将数据进行归一化或者白化
对于神经网络来说,特征是逐层提取的,我们可以对第一层的输入数据做预处理(因为数据是已知的),但经过第一层的运算(这可能导致分布不稳定了),输入到第二层的数据就变了,以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不做处理,那么网络每一层都要不停的适应新的分布,从而导致网络训练变慢。因此我们得想个招让输入每一层的数据的分布是一个稳定的分布,这就是BN要干的事情了
- 我们知道,在神经网络中,随着网络层数的增加会出现梯度消失,梯度爆炸等问题,那么怎么解决呢?
- 求均值
$\mu =\frac{1}{N} \sum_{i=1}^{N} x_{i}$ - 求方差$\sigma^{2}= \frac{1}{N} \sum_{i=1}^{N}\left(x_{i}-\mu\right)^{2}$
- 归一化 $\widehat{x}{i} =\frac{x{i}-\mu}{\sqrt{\sigma^{2}+\epsilon}}$,这样输入的均值和方差就固定了,
- 输出$y_{i} =\gamma \cdot \widehat{x}_{i}+\beta$,作者说归一化让数据失去了原有数据的表达能力,所以引入$\gamma$和$\beta$恢复数据的表达能力
import numpy as np
def batchnorm_forward(x, gamma, beta, bn_param):
# read some useful parameter
N, D = x.shape
eps = bn_param.get('eps', 1e-5)
momentum = bn_param.get('momentum', 0.9)
running_mean = bn_param.get('running_mean', np.zeros(D, dtype=x.dtype))
running_var = bn_param.get('running_var', np.zeros(D, dtype=x.dtype))
# BN forward pass
sample_mean = x.mean(axis=0)
sample_var = x.var(axis=0)
x_ = (x - sample_mean) / np.sqrt(sample_var + eps)
out = gamma * x_ + beta
# update moving average
running_mean = momentum * running_mean + (1-momentum) * sample_mean
running_var = momentum * running_var + (1-momentum) * sample_var
bn_param['running_mean'] = running_mean
bn_param['running_var'] = running_var
# storage variables for backward pass
cache = (x_, gamma, x - sample_mean, sample_var + eps)
return out, cache
这里引入了三个参数,其中$\epsilon$是为了避免除零,$\gamma$和$\beta$就是是我们的网络要学习的参数
首先我们假设损失函数为$L$,在反向传播过程中,我们要求的梯度有$\frac{\partial L}{\partial \gamma}, \frac{\partial L}{\partial \beta}, \frac{\partial L}{\partial x_{i}}$ 前两个比较简单 $$ \begin{aligned}{\frac{\partial L}{\partial \gamma}=\sum_{i=1}^{N} \frac{\partial L}{\partial y_{i}} \cdot \widehat{x} i} \ {\frac{\partial L}{\partial \beta}=\sum_{i=1}^{N} \frac{\partial L}{\partial y_{i}}}\end{aligned} $$
对$\frac{\partial L}{\partial x_{i}}$求导比较麻烦,从前向传播的过程中包含$x_{i}$的有三项$\widehat{x}_{i}$,$u$,$\sigma$,所以我们分开来
然后就是分别求 $$\begin{aligned} \frac{\partial L}{\partial \widehat{x}{i}}&=\frac{\partial L}{\partial y{i}} \cdot \gamma\ \frac{\partial L}{\partial \mu}&=\sum_{i=1}^{N} \frac{\partial L}{\partial \widehat{x}{i}} \cdot \frac{-1}{\sqrt{\sigma^{2}+\epsilon}}+\frac{\partial L}{\partial \sigma^{2}} \cdot \frac{\partial \sigma^{2}}{\partial \mu}\ \frac{\partial \sigma^{2}}{\partial \mu}&=-\frac{\sum{i=1}^{N} 2\left(x_{i}-\mu\right)}{N}\ \frac{\partial L}{\partial \sigma^{2}}&=\sum_{i=1}^{N} \frac{\partial L}{\partial \widehat{x}{i}} \cdot\left(x{i}-\mu\right) \cdot \frac{-\left(\sigma^{2}+\epsilon\right)^{-3 / 2}}{2}\ \frac{\partial \mu}{\partial x_{i}}&=\frac{1}{N}\ \frac{\partial \sigma^{2}}{\partial x_{i}} &=\frac{2\left(x_{i}-\mu\right)}{N} \end{aligned}$$
最后 $$ \frac{\partial L}{\partial x_{i}}=\frac{\partial L}{\partial \widehat{x}{i}} \cdot \frac{1}{\sqrt{\sigma^{2}+\epsilon}}+\frac{\partial L}{\partial \mu} \cdot \frac{1}{N}+\frac{\partial L}{\partial \sigma^{2}} \cdot \frac{2\left(x{i}-\mu\right)}{N} $$
def batchnorm_backward(dout, cache):
"""
Inputs:
- dout: 上一层的梯度,维度(N, D),即 dL/dy
- cache: 所需的中间变量,来自于前向传播
Returns a tuple of:
- dx: (N, D)维的 dL/dx
- dgamma: (D,)维的dL/dgamma
- dbeta: (D,)维的dL/dbeta
"""
x, gamma, beta, x_hat, sample_mean, sample_var, eps = cache
N = x.shape[0]
dgamma = np.sum(dout * x_hat, axis = 0)
dbeta = np.sum(dout, axis = 0)
dx_hat = dout * gamma
dsigma = -0.5 * np.sum(dx_hat * (x - sample_mean), axis=0) * np.power(sample_var + eps, -1.5)
dmu = -np.sum(dx_hat / np.sqrt(sample_var + eps), axis=0) - 2 * dsigma*np.sum(x-sample_mean, axis=0)/ N
dx = dx_hat /np.sqrt(sample_var + eps) + 2.0 * dsigma * (x - sample_mean) / N + dmu / N
return dx, dgamma, dbeta
这一步化简没整明白
$$ \frac{\partial L}{\partial x_{i}}=\frac{1}{N \cdot \sqrt{\sigma^{2}+\epsilon}}\left[N \frac{\partial L}{\partial \hat{x}{i}}-\sum{j=1}^{N} \frac{\partial L}{\partial \widehat{x} j}-\widehat{x}{i} \sum{j=1}^{N} \frac{\partial L}{\partial \widehat{x}{j}} \cdot \widehat{x}{j}\right] $$
import numpy as np
def batchnorm_backward(dout, cache):
# extract variables
N, D = dout.shape
x_, gamma, x_minus_mean, var_plus_eps = cache
# calculate gradients
dgamma = np.sum(x_ * dout, axis=0)
dbeta = np.sum(dout, axis=0)
dx_ = np.matmul(np.ones((N,1)), gamma.reshape((1, -1))) * dout
dx = N * dx_ - np.sum(dx_, axis=0) - x_ * np.sum(dx_ * x_, axis=0)
dx *= (1.0/N) / np.sqrt(var_plus_eps)
return dx, dgamma, dbeta
- 加快训练速度
- 加快收敛速度
- 降低了对初始化的要求(因为梯度大部分时间都在敏感区)
- 可以去除dropout(虽然没有证据)
吃内存
因为我们测试数据的时候可能没有训练样本那么多,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一个一个的测,这就导致训练和测试的均值方差不是一样的。既然不一样,那我们就做一下无偏估计
参数共享,连接稀疏
规则化符合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原理。不过它的思想很平易近人:在所有可能选择的模型中,我们应该选择能够很好地解释已知数据并且十分简单的模型。
- 一是padding的原因,如果f是奇数,就可以从图像的两边对称的padding。
- 第二点是奇数的f 有central pixel 可以方便的确定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