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觉察不到一个软件有多好用,但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软件有多难用 2021-05-23
今天去物美购物,事情就发生在结账环节。平时我都是用自助机结账,但是由于自助机用不了支付宝的消费券,所以只能耐着性子去人工通道排队。等候的时候我发现前边有顾客在用多点出示会员信息,于是我也摸出手机,打算学着人家的样子出示会员信息。此刻的我不会想到,几分钟之后我有多尴尬、多狼狈、多上头...
其实我对多点APP的印象一直不好,最主要的问题来自于多点的启动速度,可能是我手机里启动最慢的一个app了,尤其是后边很多人望眼欲穿的等着你的时候,真是感觉度秒如年。期初几次自助结账,我都是举着手机在那儿假装镇定,后来干脆手机扔那儿,边等边把商品塞进购物袋,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可能有细心地同学会问,为什么不提前掏出手机,因为多数时候我都会用购物篮,如果一只手攥着手机另一只手从购物篮里掏东西扫码,效率会极低,之所以不用购物车,是因为用车也得扫码,我嫌麻烦,且浪费时间,所以即使买上十斤米十斤面,我也只使用购物篮。有点跑题了,今天主要吐槽软件的事儿,关于自助结账的问题下次找机会细说吧,也有挺多的槽点...
此时多点在经历了启动画面、启动广告之后,又弹出了满减的首屏广告,如果此刻我稍微分神的话,我可能已经忘了我接下来要干啥了... 对,我要找我的会员码,是一个条形码和二维码组成的页面,我刚刚见过的!随着排队的人群不断往前走,前边挨着我的顾客已经开始结账了,我觉着我得快点儿了。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常用的功能一定会出现在首页比较显眼的位置,通常会在首屏的右上角或左上角。扫视花花绿绿的首页,我觉着这个思路应该是对的,左上角是物美的图标,右上角是扫一扫的图标。因为微信和支付宝都可以在扫一扫的界面直接打开自己的二维码,所以果断点开多点的扫一扫,结果令人失望,多点并没有建立这样一个快速通道...
于是我只能失望的返回首页,看到首页右下角有 我的
按钮,正常来讲这里肯定有!瞟了一眼左上角的物美图标之后,我点进了右下角的 我的
,事后证明,我的判断其实是对的。只是在当时的使用情境下,我没能找到那个犹抱琵琶的会员码,因为此时前边的顾客已经结完账,收银员已经开始扫我买的东西了,我已经没有时间继续找了。当收银员问我有没有会员的时候,我开始说我的手机号,因为在很多其他超市,都是通过手机号记录会员信息的,当我刚说出188的时候,收银小姐姐打断我说,只能通过多点扫描...
其实什么积分不积分的,我从来没兑换过,此刻的我只想知道这败家的会员码到底在哪儿,求知欲成功占领我的大脑,开始上头了!因为刚才说手机号的时候我已经点开了支付宝,就没成想还有这么一出儿... 手忙脚乱重新打开多点,真没让我失望,先是几秒白屏,接下来启动画面,启动广告,首屏广告,一样儿不少,按说这会儿你应该在后台保持现场啊,从头来受得了么... 我已经不在乎后边排队的人看傻子一样的眼神了,还得小心翼翼的问收银小姐姐,会员码在哪儿啊... 小姐姐估计也是见惯了市面,从她的话语中并没有听出太多不耐烦,她说”晃一下“,我听成了”滑一下“,正犹豫左滑还是右滑的时候,小姐姐又说”晃一晃“,我这才反应过来,她的意思是让我”摇一摇“!我心里这个气呀,这特么让我上哪儿猜去!!!设计这个软件的人可真是太有正事儿了,真说不清是有情趣还是缺心眼儿...
付完款稍微冷静一下,我又开始了探索。因为我知道,“摇一摇”绝对不可能是打开会员码的常规方式,一定有一个正常的路径我没找到,于是我开始在多点首页重新搜索,上下滑动几次之后,偶然发现下拉刷新的后边竟然藏有三个快捷入口!这么隐蔽的设计真的不是在开玩笑吗?我是在寻宝吗?真感觉跟闹着玩儿似的...
终于我在 我的
我的钱包
找到了常规入口,仔细看右上角,居然写着“超方便",真尼玛方便啊...
好了,故事到这儿就讲完了,下边就顺着今天这个事儿,随便聊聊想到的几个关于用户体验的点
1、使用情境
人们使用移动设备,通常是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比如走路,坐地铁,甚至开车。晃动、嘈杂、单手操作、各种干扰都成了常态,人们不可能像在办公桌前一样四平八稳的仔细阅读软件里的内容,所以就要求很多软件要将功能流程尽量简化,同时要求界面更加清晰易识别,让用户在不稳定的环境中依然能够顺畅地完成相应操作。
2、用户体验三要素
也不知道这是谁归纳的,我更愿意称之为用户体验三原则,总结起来就是:别让我等、别让我烦、别让我想。好巧不巧,这三条 多点
都占了!
首先是别让我等,说的就是响应速度,点完老半天没反应,换谁也受不了,所以优化首屏的打开速度永远是重中之重,本来已经度秒如年了,你这儿还慢慢腾腾的,里边的东西再好,第一印象就已经认定是垃圾了。
之后是别让我烦,好容易首页显示出来了,刚要仔细看,这时候弹出一广告,找半天不知道从哪儿关,好容易点掉关了,又来个弹窗问你是否要切换到某某门店... 这种强提示往往会打断用户的思绪,持续的干扰会严重影响用户完成目标任务。
最后是别让我想,就是之前常说的”Don't make me think“,对于功能性的软件来说,用户希望所有的操作都是明确的,不存在疑问的。当用户开始不确定点击之后会出现什么的时候,用户就会开始积累负面情绪。尤其软件的放错和防呆做的不好,又不能自由进退的时候,用户就会将负面情绪转化成愤怒了。
3、引导和提示
如果一款软件不能很好地自我解释,那么适时的
提示和恰当的
引导也是必要的。
前段时间一个相识多年的老兄发我一份App的使用说明书,让我帮忙看看,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东西是写给谁的,真有必要吗?通常来说,好的软件是不需要自我解释的,用户能够理解其中的隐喻,交互方式能够符合人的基本认知和行为习惯,这才是好的交互状态,你说谁用个App还会翻说明书呢。(后来我推测这说明书大概是给销售人员培训用的,但是内容也不太合适,涉及开发和技术的部分肯定是不必要的)
只有特定的行业软件或特殊的B端产品才需要用户手册。
突然想起之前苏老师提到的一个手机导航的案例,说正在高速上开车,导航软件突然弹出个对话框,问你要不要充个会员,这不作死呢么... 于是立刻找个服务区停车,把软件赶紧卸掉... 前些天一个关于自动驾驶的演讲也提到类似的状况,就是想强调一下软件的设计一定要符合使用情境,引导和提示也要出现在合适的时机(当然了,自动驾驶的软件系统要复杂的多,要考虑哪些特殊情况下要替驾驶者做出判断和决定,又扯远了...)
后记:
用户体验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软件归根到底是给人用的,要从真实的用户角度去思考、去设计。(当然了,故意逆向利用交互原则去割韭菜,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