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38 lines (109 loc) · 15.1 KB

20200831 分享我的信息筛选管道 Inoreader.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38 lines (109 loc) · 15.1 KB

本周随笔:分享我的信息筛选管道 Inoreader

上周邮件改版,我为此特地筹划部署了一堆自动化工具,为我筛选/整理/复看/输出优质内容,节省大量时间、督促自己的日常学习;从邮件阅读数据看,也增长很多。这让我重拾写 Newsletter 做分享的热情。

今天想分享一下最近两周的折腾成果之一:如何将日常爆炸的资讯源,收束于统一的管道(pipeline),经过自定义规则过滤,筛出必读的精华。最终实现个人信息输入渠道的大一统

先说核心利器。我付费购买了 Inoreader 这个 RSS 阅读器。然后为了启用我们需要的「规则过滤器」,需要付费购买 49.99 美金/年的「专业版」套餐

  • 我个人认为,以平均一天 1 块钱的价格,获取信息守门的能力,相当于雇了一位谨遵吩咐的私人秘书,是值得的。每天读新闻有一种批阅奏章的感觉。
  • 看到价格就劝退的朋友,可以选择继续沉浸在娱乐至死的语境中。
  • 超级用户还能解锁其它强大功能。具体可以看这个 Pricing 页面(没有恰饭)。

接下来是我常看的内容源:

  • 订阅 RSS,不多做解释,常见的方法就是在 URL 根域名后面找 /RSS 或者 /Feed,还有很多博客网站论坛在页面底部直接提供。
  • 订阅 YouTube / Twitter / Google News / Reddit,Inoreader 高级用户版直接支持。
  • 订阅微信公众号,我一直用的是 WeRss 这个服务,它可以将你常看的公众号,转换出一个 RSS。我目前买了 64 个公众号一年的套餐,目前是 185 元/年。感觉绰绰有余,毕竟值得长期跟踪的价值公众号真的不多。
  • 订阅 Bilibili,我搜到了名为 RSSHub 的工具,它可以收集输出形如 https://rsshub.app/bilibili/user/video/163637592 的 RSS 地址,其中末尾数字就是你要订阅的 Up主 的 B站 主页编号。(这个服务最近似乎不太稳定,经常隔三差五取不到 RSS,但通常间隔三四天又总能成功取到一次,够了)
  • 订阅微博热搜,使用这个地址:https://s.weibo.com/top/summary?cate=realtimehot
  • 订阅其它网站/论坛/博客等,你可以试试直接在 Inoreader 搜索,或许有人已经为你生成,并持续抓取多时。
  • 其它暂未提供 RSS,又只是你感兴趣的小众网页,可以试试 Inoreader 的 Web 生成 RSS 功能,它就像图形化界面的傻瓜爬虫,为你自动将普通网页导出一个 RSS。
  • Instagram 的订阅,我暂时没找到最优方案,国外都是要付费的转换服务,但我觉得为看猫猫狗狗和港台明星,花这个钱不太值,就没买,也没法推荐)

内容源多了,就是过滤问题:

  • 你可以为单个订阅源设置**「过滤订阅源」**,比如「新浪微博」一旦满足「标题中包含肖战」这个规则,则自动标为一读,不出现在 Unread 里恶心你。
  • 你可以可以为全局(所有订阅源)设置**「规则」**,比如我设置了一个文件夹叫「Mass News」,然后将每天都有海量新闻资讯产生的 RSS 都丢了进去,为它设置了关键词过滤规则(比如我不看「罗云熙」「事故」「薯条」等明星八卦 / 社会民生 / 美食)。
  • 你还可以设置重点关注的内容,例如我设置了但凡标题包含「上海」「新冠」「iPhone 12」,就自动加个标签。阅读时间紧张的时候,我就只扫读这些标签里的资讯。有点类似买了报纸,打开只看「本地」「科技」版面。
  • 对于最最最重要的内容源,我会设置规则,直接发送到我的 Instapaper 待读列表

我的 Inoreader 只是用来筛选待读内容,具体内容消费都是在 Instapaper,结合 IFTTT,Instapaper 和各种工具软件可以玩出花来,比如我自己写了一套基于 Instapaper + Google Drive + DeepL 的实时自动翻译工具。

这个有空下次再分享。

公告&求助

  • 有朋友知道国内大陆地区,还有哪家银行能申请那种「能绑定到海外地区 Paypal 账户」的 VISA/银联卡 吗?(知道的麻烦直接回复邮件即可)
  • 想约以下行业/阶段的朋友面基聊天学习:出版、新媒体创业、企业内容营销、社区/内容型产品冷启动阶段。我 base 上海。

本周精选:

【言论摘录】

  • 提出观点是容易的,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成千上万的主意,很多人还很愿意说出来与人分享,甚至激烈地捍卫自己的观点。但遗憾的是,包括你自己的很多想法在内,很多观点都一无是处甚至是有害的。 —— via 《《原则》读书笔记》
  • 热门话题的前提条件一定得是绝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并发表自己的高见,而如果所有人都可以发表高见,那说明这事不需要动脑子,进一步也就说明这事大约不值得关心。综上,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效率的人,那么最好别去关心什么热门话题或头条;它们很可能会让你气血上涌、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飞身上马去砍死那个狗日的、或忙着排队一起去口诛键伐另一群同样激昂而意见不同的人、或跪拜在砖家的深(hú)度(shuō)好(bā)文(dào)下觉得再不按他说的做人生就来不及了,然并卵。 —— via 《帕金森琐碎定律》
  • 《娱乐至死》让我开始警惕媒介,所以我只要看到演讲者用巨幅图片(尤其是人像)作为幻灯片背景、上面印一句名言金句,就不会想再去了解那演讲。凡是这样的姿势一出,我就知道他要开始封印观众了。 —— via 《2018 年:迷茫与倒退》
  • 早晨的广播或电视,或者早晨的报纸,有多少次为你提供了需要改变一天计划的信息,或让你决定采取本来不准备采取的行动,或帮助你更加了解了你需要解决的问题? —— via 《《娱乐至死》笔记》
  • 有明确标准可以被放弃的知识,才是上等的好知识。 —— via 《听完吴声的演讲,我感觉智商梗阻了》
  • 大前研一的《低智商社会》第五章《网络社会和大脑》: 如果读一本书需要 1 个小时的时间,那么就应该花大约 5 个小时的时间来认真思考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它对于我自身有什么意义?它对于我们公司有什么意义? 相对于读书,思考更加重要;相对于阅读下一本,认真思考上一本书的内容更加重要。同理,相对于检索,对检索对象的思考以及怎样活用检索内容的思考是更为重要的。 —— via 《两个选项》
  • 达里奥在《原则》中谈了“塑造者”的特质,说他们有一项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自我评估打分表中,“顾及他人”这一项的打分都很低。 每当面对是实现自己的目标还是取悦他人(或不让他人失望)时,他们都会选择实现自己的目标。 塑造者的典型人物包括乔布斯、比尔盖茨、马斯克、尤努斯等。 —— via 《两个选项》
  • 在一篇题为《智能手机在让我们变笨》的文章中,我看到一个我以前不知道的利用人性弱点训练用户上瘾的策略:如果有别人点赞,系统故意先不要把所有的赞放出来,而是让你在渴望和等待中一部分一部分看到赞,这样你就会形成每过一会儿就回来看看的习惯(哇,又有五个人点赞了耶,其实人家早就点了只是系统故意不告诉你而已)。 —— via 《社交媒体如何训练我们的渴望》
  • 一般过于“整数”的总结(比如十条、二十条)我都不会看,因为有拼凑之嫌。还有,那篇文章的规则 5(赞同杂乱)与这里的 6(要求整洁)是相反的,而规则 7 与这里的 3 相同(谨慎择友)。所以究竟听谁的、如何实践,我觉得各人会有各人自己的路,世上没有什么普世的黄金法则。 —— via 《人生十二法则》
  • 如果说我和 5 年前的自己有什么本质区别: 5 年前的我 80% 的时间都在向世界宣布自己不喜欢什么,现在的我 80% 的时间都在思考自己喜欢什么。 —— via @Jesoooor

【产品/增长】

  • 视频通话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它很难拥有真正的网络效应,Zoom 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主动移除了用户的使用障碍,用户不用申请账户就可以加入会议。但在移除了使用障碍的同时,Zoom 也移除了网络效应,自然也就移除了自己的护城河。 —— via 《“身边的 VC 一多半都在炒股” | 42 Weekly》
  • 一个付费阅读产品的运营策略 https://t.co/p71ZDUqePT —— via @Barret_China
  • MCN机构的套路很多,比如,收取服务费和佣金,承诺销量,如果达不到全额退款;如果达到,收取20%的佣金。这看上去合理,但直播时,机构往往会找人刷单完成销量,然后退掉一半的货,剩余产品以团购、社区分销、二手货的方式便宜卖掉,或者卖给一些电商平台的店铺。缺乏经验的商家交了钱,只能吃哑巴亏。 —— via 《直播带货,一场乱哄哄的盛宴》
  • 之所以会采取这种机器分发模式,还是源自张一鸣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我想有一个互联网平台,打开它的时候就是我感兴趣的内容,早晨讲一下创业公司的新闻,中午则是全球互联网的最新技术,晚上又变为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 via 《算法大师张一鸣》
  • 戴先生只用了三个月就把夏普扭亏为盈,说的也很简单,一共分了三步走: 第一步:提出口号,回归初心。(Be original) 第二步:废除以前不负责任的经理人团队所签署的不平等合约,比如对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合同,各种苛刻条件,付款周期,和采购价格的重整。 第三步:承诺一元年薪,率先垂范领着干,不破楼兰誓不还。 —— via 《我也有词穷的时候。2019/4/5》

【商业/案例】

【效率/思维】

【兴趣/极简/其它】

  • Netflix 自制新纪录片《High Score》居然在我上周推荐的「低端影视」上有在线观看资源:《剑指高分》
  • 李楠的Angry Miao发布会上发布的「潮牌」T恤,大哥你这引号看起来就是编译不过的样子啊…… https://t.co/g8gk6cWLol https://t.co/9QrfxZIaXb —— via @luosheng
  • 那么,在投资资产配置方面,中国的家族办公室有何特点?根据瑞银集团(UBS)和中航信托(Avic Trust)、惠裕全球家族智库(FOTT)合作发布的《2020中国家族财富与家族办公室研究报告》,平均而言,家族办公室将其投资组合的一半以上配置给固定收益(22%)、股票(17%)和房地产(13%)。 —— via 《替富豪管钱的人》
  • 一个完整的猪周期会持续3到4年。2010年以来,国内已经经历了两个完整的猪周期。上一轮猪周期结束于2018年5月,猪价低谷为10.01元/公斤,时至今日此轮猪周期已经持续27个月,超过上轮猪周期的上行时间,而全国猪价仍在高位震荡,未见衰退之势。 —— via 《20个月涨4倍,对不起,猪肉还要再贵上两年》

【最近买了/想买啥好东西】

【最近在读/计划读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