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1.16 update:此服务仅供自用,不对外零售商用。但若您是版权方,可联系各种合作可能性。
2020 年开始重拾大量阅读的习惯,整理信息食谱,优化输入流程,同时自学了简单的 AI,自己开发了套阅读工具,命名「西塞罗」。
基本功能原理:
1)将英文电子书翻译成中文,背后用的是 DeepL 的 API,所以本质上也是基于 AI 翻译。优点是巨准,缺点是巨贵。
2)判断电子书的内容,如果有价值,就高亮标注(同时作用于中英文),背后是自己的 AI 和数据集。具体原理,解释起来也不复杂,跟电子邮件筛查 spam 一个道理,「简单贝叶斯」。难的是数据集的持续采集清洗。
使用场景:
1)自己阅读。在时间紧凑时,只读高亮,阅读速读提升 5X 不成问题。我花半小时读完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Educated)》——此类励志鸡汤,我无意共情主角的跌宕人生,只对她的生涯转折点颇为好奇(因为某些重要举措可以借鉴成自己的 todo),我的 AI 恰好能标注出这些。
2)商业授权。目前已经提供给几家从事线上自媒体/内容经营的公司团体使用。
合作打算:
想跟有出版/新闻资质的公司团体合作,设想方向:
1)鉴定一本书的商业价值,是否值得引入,测算潜在的市场规模;
2)已确定出版的书籍,标记高亮段落,减少读者阅读负担,提升阅读流通和传播效率(也是我自己的读书需求,现在绝大多数纸质书都密密麻麻,冗余极多);
3)做精华解读,做知识付费/自媒体的弹药库等。
个人使用:
能否授权给个人付费使用?暂时没这计划,是综合考虑了法律/政治风险、时间和金钱 ROI 后的决定。
但如果你能推荐让我眼前一亮的新书,或是有其它有趣的价值交换,不妨写信给我,非商用的私下一对一分享,问题不大。
P.S:之前实验性质的「拼书书」社群也暂停招新。
下期随笔主题投票(邮件直接回复数字即可,每个人最多投三票):
- 1、我如何培养新的效率习惯
- 2、我订阅的付费信源推荐
- 3、我的信息分级管理规则
- 4、什么是 DeFi,如何入门投资
- 5、摘录一本英文新书的中英对照阅读笔记
- 6、「以思想换思想」征集:你最近一年最值得的一笔(广义上的)投资是什么?
- 7、「以思想换思想」征集:你四月计划给自己设置怎样的 OKR?
- 也欢迎来信,主动提交你希望我写一写的话题。
- 观影:《扎克·施奈德版正义联盟》:推荐度:★★★★★。我是 DC 的老爷粉,对过往几年 DC 宇宙电影的质量,只能评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管是 BVS 还是两小时的那部 JL,看完简直是吞了翔(比如 BVS 里超人和蝙蝠侠老妈都叫「玛莎」的休战梗)。所幸有赏心悦目的神奇女侠撑台面,但最近的《1984》也无出彩。这次扎导的四小时版本总算呈现了 JL 并不突兀的起源故事,多亏疫情让华纳不能拍新片,才让影迷的请愿 #RTSC 得以实现。DC 宇宙就应该走黑暗深沉路线。
-
互联网使得报纸的销量再也回不去了。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一些报纸,开始尝试网上付费订阅,但是免费的新闻到处都是,读者为什么要付费看新闻呢? 《纽约时报》的办法就是,报纸不仅仅提供新闻,实际上是提供信条和观点,卖给志趣相投的人。 —— via @阮一峰
-
我以前提出过一个概念叫「思维密集度」,也就是别人准备这份读物所花的时间,除以你阅读这个读物所花的时间。 比如人家用了 1000 小时才写出这么一本书,你两小时读完了,这本书的思维密集度就是 500。 —— via @万维钢
-
茅台酒的酿造工艺在当地并不是什么秘密。简单来说,就是 12987 工艺——一年 1 次生产周期,2 次投料,9 次蒸煮,8 次发酵,7 次取酒。整个地区一共约 10 万人,酿酒历史有上百年,攀起关系来,谁家都有个开酒厂的亲戚。 —— via @易方兴
-
投资基本的逻辑其实不复杂,两个参数最重要,第一个是成功概率,第二个是赢的倍数。风险投资我喜欢下注 2% 到 10% 成功概率事件,100 倍的回报期望。二级市场我做两类(投资),一类做 30% 到 50% 的成功概率、5 到 10 倍的回报空间,一类做 70%、80 %成功概率的,两三倍回报空间的。那些真正厉害的投资人,能够甄别、逐渐优化这两个参数的比例。 —— via @张斐(第一个投中快手的人)
-
自从我从事了老年人打交道的工作以来,我才切实感受到 「老了再享受」 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老了之后如果眼睛不好使,读书或者打游戏都很累。如果腿和腰都不好使,也很难出远门。所以想做的事或者只有当下才能体验的事一定要立马提上日程。况且,谁又能保证一定能有个悠闲的老年生活呢。 —— via @worinibaba
-
我明白了,武侠小说里的招式,就是围棋里的「定式」。也就是长期训练和磨合之后大家总结的「互不吃亏的打法」。但如果你不认识这个定式,可能就要吃大亏。 —— via @AetherWu
-
闺女问:羡慕的羡怎么写? 我:头羊漂亮,次羊很羡慕,所以「大羊为美,次羊为羡!」 —— via @zululiu
-
我們讀的越少,我們讀的東西越有害。 The less we read, the more harmful it is what we read. —— via @Miguel de Unamuno(西班牙著名作家、哲學家)
-
当年微博上有个热搜,「新四小花旦:杨幂,刘诗诗,XX,YY」,其中 XX 是个八线艺人,YY 是个很丑的八线艺人,底下是四个人的照片。网民炸开了锅,集体吐槽 YY 长相奇葩,「YY 这个长相也能进四小花旦?」,热度不断发酵。 对,这是 XX 的公关团队策划的,成功在微博粪坑圈把 XX 提高到和杨幂刘诗诗平起平坐的地位。 —— via @lidangzzz
-
他给自己设定里一个习惯跟踪,即每天给自己时间做至少 500 字的不间断的意识流写作,使用一个叫 Squibler 的写作软件,这个软件最大的特色是一旦你停止打字了那么你之前写的将会全部被删除。它的 slogan 就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写作软件。 —— via @fonter
-
反思(自己曾犯过错的)三种被 productivity porn 毒害导致的本末导致行为:1)逼迫自己坚持「日更」锻炼写作,写出来的多半无病呻吟。文章合为时而作,应该是有值得分享的东西再提笔;2)用东拼西凑的碎片摘录,拼凑洋洋洒洒的长篇段落,就为佐证一个毫无新意的观点;3)不断下载和研究新工具。 —— via @XDash
- 视频:《做虚拟偶像背后的女人,我要隐姓埋名》:当下频道新一期短纪录片,聚焦「虚拟偶像」这个新兴热点。为什么虚拟偶像/ IP 会替代真人的地位?总结起来:1)前期投入高,但维护和扩展成本显著降低;2)行为可控,杜绝意外;3)不会衰老,永远巅峰,生命周期更长。
- 财新 APP 订阅会员:评估了下,独家深度长文的质量值得付费支持,何况也才每个月一本书的订阅费(之前推荐的 PressReader 也成为每日翻阅的新信源)。
- 产品沉思录 by @少楠:不仅仅是一个付费邮件组,还是一个精挑细选的资料库:每周一的邮件更新(至少四篇主题内容推荐,查看往期)+产品沉思录精选全部内容访问权(近百篇内容,数十个大专题)+会员内部资料库访问权(如张一鸣、张小龙、figma、Slack 等资料库)+历史所有邮件的访问权+VOYAGER Club 会员俱乐部不定期福利。【点击订阅】
- 上周比较忙,纯看网文篇幅减少,也无完读书籍(倒是同时开了平行阅读几本新书的坑)。随着我订阅的付费信源增加,能分享的免费链接或许也将减少?到时候就只能手动写总结摘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