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王小川的微博上看到的,然后我被书名所吸引,凭直观感觉认为它是在讲社会学和人文学。评分还挺高,于是就在kindle上买了一本。
这本书我现在已经看了33%,在读的过程中,一些所思所想都在kindle上进行了标注,想一想还是要把这些东西总结一下,纯属个人观点,也许再过一年,也许读第二遍的时候,这些观点都变得不那么重要。
我觉得读到现在为止,思维让我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我脑海中对这个词有认识之前,我是不太清楚这是什么东西的,生活中所接触到这个词也是例如:思维导图、拥有***的思维、思维活跃等等,都是对这个词的引用,并没有说解释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思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模型。比如你看到一个球,你是怎么知道它是一个足球或者篮球的。这就是思维在起作用。
思维
上边介绍了思维,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说有的人思维更加活跃呢?这和思维形成有关系。
思维的形成伴随着你的终生,从出生到死亡。根据我的理解,思维是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是靠训练形成的,什么意思呢?书中有一个章节独一无二的神经元网络有一段这样的介绍
当哈罗德看见狗时,神经元网络会激发。他看见的狗越多,相关神经元间的联接就变得越密集、越高效。看见的狗越多,关于狗的神经元网络就会变得越复杂,人也就越善于识别狗的总体特点和不同狗之间的差异。通过努力、练习和经验,人们可以增进神经网络的精密程度。小提琴手跟左手相关的大脑区域具有密集的神经元联结,因为他们在演奏时频繁地使用左手。你可能会按从A到Z的顺序背诵字母表,因为通过背诵,你在大脑中建立了这种顺序的模式。你可能感到从Z到A反着背诵字母表非常困难,因为这一顺序还未通过经验予以强化。
这让我想起了许知远的一个对话节目《十三邀》,有一期对话王小川,说到过一句电影的观看顺序,为什么要按照时间顺序从头看到尾。和这个英文字母很有相似之处。这是我们长久训练的结果。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由我们关于世界、关于我们自身的典型模型来 解释的。我们通过感官获得的信息是经由这些模型得以筛选和解释的,信息对于我们、对于我们所关心的事物的意义是经由这些模型评估的,行动计划的构思和执行也是经由 这些模型进行的。这些模型是内心世界的地图,决定了我们如何观察世界、为事物赋予 什么样的情感价值、我们需要什么、如何反应,以及我们能够以怎样的精确度预测接下 来要发生的事。
这里说的是不是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有点像。所以当机器的处理速度比人类还要快,数据容量比人类还要打的时候,甚至可以超越人类。
大脑是生活的记录者,神经联结网络是习惯、人格和偏好的生理表现,而你则是大脑中的物质网络所显现出的精神实体。
我们往往会把某一次决定看的很重要,这次决定可能会影响我的一生。但其实你的某一次决定和你曾经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书中有提到突发体系
当将不同的组成元素合在一起,并产生出比其总和还要大的结果时,突发体系便应 运而生了。换个角度来说,一个体系中的各部分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又会触发 某种全新的内容产生。
这个和量变质变的道理有点像。但是量变质变说的是积累的过程。我想说的是,某一次的决定不是造成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他是所有你建立的模型,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所以我们不必过于纠结某一时刻,而是在每个时刻做正确或者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控制力相对比较差的人,或者说对于自律、推迟满足感这件事不能做的很好,自律、推迟满足感这个词在《少有人走的路》和这本书中都出现过。控制力差按照书中的意思时:你的意志力没有压制住你的潜意思
有一种方式叫间接自我控制论:通过对细小琐事的调控来触发对重要大事的正确反应。可以制定某些规则,比如哼一首你熟悉的歌、数多少个数。有点类似与转移注意力。然后假想自己接下来会做正确的事。当身体“假装”出某种状态足够久时,思维也会开始采取这样的态度。
就这样,这本书看到现在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会让我联想到很多曾经读过的一句话、看到的一个画面。 最后把书中对于理性和情感的描述写下来:
理性和情感并不是彼此分离、彼此矛盾的。理性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之上,需要依靠 情感才能发挥作用。情感赋予事物价值,理性则在情感评估出的价值基础上作出选择 。人类思维表面上看来是注重实际的,正是因为思维的深层面是浪漫的。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王小川的微博上看到的,然后我被书名所吸引,凭直观感觉认为它是在讲社会学和人文学。评分还挺高,于是就在kindle上买了一本。
这本书我现在已经看了33%,在读的过程中,一些所思所想都在kindle上进行了标注,想一想还是要把这些东西总结一下,纯属个人观点,也许再过一年,也许读第二遍的时候,这些观点都变得不那么重要。
思维是什么
我觉得读到现在为止,
思维
让我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我脑海中对这个词有认识之前,我是不太清楚这是什么东西的,生活中所接触到这个词也是例如:思维导图、拥有***的思维、思维活跃等等,都是对这个词的引用,并没有说解释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思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模型。比如你看到一个球,你是怎么知道它是一个足球或者篮球的。这就是思维在起作用。思维是怎么形成的
上边介绍了思维,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说有的人思维更加活跃呢?这和思维形成有关系。
思维的形成伴随着你的终生,从出生到死亡。根据我的理解,思维是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是靠训练形成的,什么意思呢?书中有一个章节独一无二的神经元网络有一段这样的介绍
这让我想起了许知远的一个对话节目《十三邀》,有一期对话王小川,说到过一句电影的观看顺序,为什么要按照时间顺序从头看到尾。和这个英文字母很有相似之处。这是我们长久训练的结果。
这里说的是不是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有点像。所以当机器的处理速度比人类还要快,数据容量比人类还要打的时候,甚至可以超越人类。
大脑是生活的记录者,神经联结网络是习惯、人格和偏好的生理表现,而你则是大脑中的物质网络所显现出的精神实体。
事物的关联性
我们往往会把某一次决定看的很重要,这次决定可能会影响我的一生。但其实你的某一次决定和你曾经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书中有提到突发体系
这个和量变质变的道理有点像。但是量变质变说的是积累的过程。我想说的是,某一次的决定不是造成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他是所有你建立的模型,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所以我们不必过于纠结某一时刻,而是在每个时刻做正确或者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自我控制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控制力相对比较差的人,或者说对于自律、推迟满足感这件事不能做的很好,自律、推迟满足感这个词在《少有人走的路》和这本书中都出现过。控制力差按照书中的意思时:你的意志力没有压制住你的潜意思
有一种方式叫间接自我控制论:通过对细小琐事的调控来触发对重要大事的正确反应。可以制定某些规则,比如哼一首你熟悉的歌、数多少个数。有点类似与转移注意力。然后假想自己接下来会做正确的事。当身体“假装”出某种状态足够久时,思维也会开始采取这样的态度。
就这样,这本书看到现在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会让我联想到很多曾经读过的一句话、看到的一个画面。
最后把书中对于理性和情感的描述写下来: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