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内容推广的三个层面

Wu Di edited this page Jan 27, 2015 · 2 revisions

内容推广的三个层面

这些心得体会来自于宋亮在思考 CSS 教学移动应用的过程中,在探索 http://www.cssplay.co.uk/menu/ 网站时,对吴笛吐槽的过程中,引发出的感想。


先说一些关于背景的废话。

最近我一直在构思 CSS 教学的移动应用。比较抱歉的是,之前的一些想法(主要是针对 PC 端的想法)已经废弃了。计蒜课那种形式的教学经过一些观察和实践(包括李博超使用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感想),让我感觉到还是局限很大。

所以目前我的思考已经往移动端偏了。移动端限制很多,屏幕小,打字麻烦。在这些限制条件下,我需要找到一个容易接受的形式,把 CSS 的编程教学概念的应用做出来。(shock用户方面我不担心,手段很多。目前我的困扰在于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场景引入手段。)

废话结束。

http://www.cssplay.co.uk/menu/ 这个网站是我在找 CSS 的一些例子时发现的。我在QQ上把这个转给吴笛时,评语是:

这网站信息量超大,但是体验超差。
尼玛是不是英国人做网站喜欢做成这个调调。

懂的人都知道我在说 https://www.gov.uk/ . 其实作为政府网站,这样的设计非常棒。而放到 cssplay 这里,这样的设计就非常差。

为毛同样的设计方法,在一个地方好,在另一个地方就是差?宋亮你这是不是搞双标?

当然不是。这种信息陈列方式,用在政府网站上好,是因为政府网站是一个功能网站。用户的目的往往很明确(没有人会带着逛街的心态去访问政府网站吧,肯定是有事啊!!)带着明确的目的,就必须排除一些多余信息,让他们快速直达。这一点上,这个设计非常优秀。

而 cssplay 这里,这种设计烂到极点。因为 cssplay 是一个内容网站。用户在访问内容网站时,多半不是带着明确目的的。就像逛图书馆,逛衣服店一样,总是期待着邂逅未知。用这种大量文字堆砌的陈列,根本就没有任何提示信息,让人焦躁不已。

所以,用在这里好,用在那里烂。


以上其实还是废话。真正想提的点,是关于内容铺陈的三种方式:

方式一:大量无脑堆积+简单分类式。例如刚才这个网站,还有很多那种“站长”用爬虫+内容管理系统堆出来的网站,都是这种。当然也有这样堆积原创内容的

方式二:有序陈列+引导式。也就是你刚才说的根据知识结构来组织课程章节。可汗学院属于这种。

其实还有方式三:精品打造式,即特别重视每个单篇内容的体验,而不强调彼此的关联,顺序,结构。

去年给我最大的感动的一个IOS应用,是一个名为《纪念碑谷》的游戏。

在我看来,这个游戏即是重视单篇内容的精品化包装,这一理念做到极致的产物。

极致之一:只有九关的游戏,不大一会就能通关的游戏,就敢收12块钱。偏偏很多人觉得花的值。

极致之二:开发者说,以后不加新关卡了。

极致之三:每一关的音乐,场景,复用的很少。基本上可以看成九篇华美的乐章,而并不是简单变幻重组的产物。(很多游戏,比如愤怒的小鸟,其实都是这种简单变化重组)

极致之四:因为疾病救治的公益捐款活动,又做了一个新关卡。占尽了口碑优势。

极致之五:确确实实太文艺,也确确实实太不容易做。最难做的产品就是这种,你看得懂,但是让你自己开发,你发现好像很难做。(很多产品,我之所以一直黑,就是因为是个人就能做出来。明明全靠运营推数据,却一直声称自己理念好。如某e笔记软件)


说说这几种方式吧。方式一其实我不想多谈。因为太常见了。特别是被百度弄得很烂的中国互联网内容撰写/传播这方面,所谓的爬虫垃圾站太常见了。如果我们下定决定要自己做原创内容,却选择这种爬虫垃圾站的内容陈列方式,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打个比方来说,简直就是把货真价实的珠宝拿到路边摊去卖。还是中关村最乱那会儿,各种卖盗版碟小电影,劣质塑料玩具的路边摊。

不可取,不予置评。


方式二过去做过,碰壁了。第一次碰壁是 2012 年底,尝试做 minecraft mod 开发系列视频: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35230/ 最后留下一个大坑,一直到斗鱼直播还有人惦记着。

这是第一次碰壁。

留坑的原因很多,某高校项目阻断了当时的兴致可能是最大的原因。当时我觉得这件事过去之后,再平稳一些的话,还可以尝试。于是2013年,我又捣鼓了一个在线的 javascript 编程教学(已下线)

当时围绕这个在线教学,引擎方面,知识网络组织方面,交互体验方面,已经做得特别特别特别完整(这里我连用三个特别)。可以说,当时那个引擎,一点都不改,只要填充完内容,把预设的知识网络补全,就基本上不会亚于 codecademy.

而结果呢?恰恰是内容填充这里出了问题。inhouse那边经常出现不符合预期的变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目前的团队心态,做这种很棒的引擎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缺乏持续贡献内容的磨练。

缺乏内容的教学引擎,设计再棒,也是用不上的。于是那个东西放出了第一章节,吸引了一大堆期待,吸引了上万用户注册后,很可耻地再也没有做出后续章节。现在为了降低服务器成本,已经下线了。有时想想还是很可惜的。

这是第二次碰壁。

第三次碰壁,是做KC。KC的逻辑,完全基于知识网络。可以说,整个KC里面所有的内容组织和互动安排,都是基于知识网络衍生的。整个项目做下来,让我感觉最混蛋的事情,是立项时说好要提供给我们的,用于填充知识网络的所谓“教学内容”,直到最后,我们没有拿到半点。

于是KC就成了一个悬在半空无法落地的东西。当然可以说,这个局面的造成有政治原因;也可以说,拿到钱了只是暂时没有二期和后续;

但最大的问题是我觉得不圆满。“设计出一个有序序列,并设计引导方式,再渐次填充内容”的做法,我做了三次,没有一次不碰壁。

我总结了这背后的原因,发现很可能是我们搞错了顺序和自身定位。

如果我们自己是xx学校,自己真正掌握了这些师资/视频/课件。我们也许有办法先做结构,再填充内容。

如果我们就是网易云课堂,我们也许有办法先做结构,再填充内容。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资源“确实地(而不是停留在口头承诺上的)”能够获得足够的内容撰写者,我们也许有办法先做结构,再填充内容。

但我们其实不是。就像一伙小山寨的土匪,非要站在国家级军事力量的层面去探讨战术问题,最后也只是自取其辱。

所以最后我的结论是:先做结构,再填充内容的方式,对于我们目前来说,不可能,不可取。这个结论短时间内不会变化。


适合我们这样的,变数很多的,计划跟不上变化的小团队的,做内容,并且让内容发挥作用的方法,目前只有方式三。

做单篇精品。

单篇精品是谁都能做的。需要有智力和有毅力以及有执行力。但可能不需要太多资源。唐朝屌丝杜甫,屋子都被风吹破了,还能写千古名篇。但是编四库全书,没有超级资源,是不可能的。

什么是单篇精品?

单篇精品,就是不成系列的内容,单独一篇/一个网页/一个场景就能发挥作用的内容(注意是内容,而不是工具)。能够给许多陌生人直接带来触动,并不依赖品牌积累的内容。多半不会出续集的,所有伏笔一次收完的内容。

而且要精致。要带着“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心态去做的内容。在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无法得到持续保证的当下,用还存在的智力和热情,去凝聚出的内容。

就像这篇心得一样,就是对于团队自身的“认真去写的单篇内容”。

我反思了科学松鼠会(果壳网前身),可汗学院一路的成长。发现我把他们的成长顺序弄错了。

他们现在都是非常有结构的,非常有线索的内容网站。甚至你觉得某些内容衔接浑然天成,恍若真的先搭了架子再填充的。

其实不是。不管是松鼠会,还是可汗,在一开始准备的都是单篇单篇的东西。甚至都没有太多地去考虑遵循什么线索。

什么热门,我就弄什么。当前的种子用户(可汗的小侄子)最需要什么,我就弄什么。

弄到最后,反而比那些一上来强调线索,强调组织的团队,更有线索,更有组织。这是为什么?大概还是那个道理,有的路,看起来远,其实最近。

撰写内容这件事情,我目前的看法是:

  1. 做自己能做的
  2. 做自己做下去不会疲惫的
  3. 在一开始忘掉什么图谱,鹰架,序列,网络。有了用户和有了内容量再谈这些东西,完全来得及。
  4. 把每一个发出去的内容,当成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这也就是这篇心得的结论了。